第18章 西洋商會

 景炎十七年(公元1291年)

 隨著文天祥推進西洋發展政策,許多的商人開始了來往於東宋與天竺,甚至更遠的阿拉伯地區。

 之前趙啟璋西行的時候,向東宋朝廷朝貢的錫蘭島,成為了各大商人的中轉地。

 景炎十八年(公元1292年)商人群體為了擴大市場,向東宋朝廷請求獲得在錫蘭建立據點的行為,之前東宋朝廷允許所有人自行建立據點,但隨著發展,文天祥認為不能在放縱下去了,下令要求私人不得隨意建立據點,必須經過朝廷允許。

 噹噹文天祥收到這些商人的請求後,冷笑了一下,文天祥當然知道這些商人想做什麼,但是還是同意了,不過文天祥要求他們所得利潤分三成給朝廷。

 商人們為了可以擴大在天竺的市場,只好咬咬牙同意了。

 之後這些商人組成一個西洋商會,全權負責整個西洋的商貿事務,在這些商人的操縱下,從東宋產的絲綢等產品被運到天竺等地售賣,然後再從天竺等地購買原料,以此獲取利潤。

 商會為了保護貿易的安全,從東宋朝廷那裡租用或首接購買戰船,以打擊海盜等。

 景炎十九年(公元1293年)西洋商會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逐漸控制了天竺到東宋的海上貿易。

 趙昺親政後,在定下要暫時放棄北上的想法後,轉而注意到西方,在得知西洋商會在天竺的所作所為後,認為這有有利於大宋的發展。

 於是乎他下令,給予商會更多的權利,比如可以私自在天竺募兵,自行決議事物等,但也有限制所募兵人數不得超過一萬人,並讓柔佛等周邊行省配合他們的相關行動。

 西洋商會本來在經過幾年的發展,己經在天竺各國建立起了很大的統治網,現在有了趙昺的授權,更是如虎添翼。

 西洋商會在天竺沿海各國,租借海港,在此為補給點,但是幾年的發展,西洋商會的行為越發囂張,竟然還敢幹預某些國家的政事,這些事讓一些國家很是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