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精神食糧

 村裡剩下了最後一名‘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青,人送外號‘瘦猴子’,本名叫李乾。 

 他一直沒有接到返城的通知,即使申請了‘病返’,也被駁回了。絕望之餘、只能選擇跟徐玉蓉結婚。 

 有人懷疑李乾之所以不能返城,是徐長富、徐長貴哥倆從中作梗,只要他回不了城,就得乖乖娶了自己的妹妹玉蓉。 

 不過誰也不能確定,就算有這回事,人家兄弟二人怎麼可能向外透露?畢竟都是吃公家飯的,腦子不空,對一些內幕更是守口如瓶。 

 眼看村子裡該上學接受教育的適齡兒童越來越多,公社在村裡也設置了小學,孩子們不用再跑去鄰村上學了。從幾年前的成人‘掃盲’,到現在從娃娃抓起。 

 隨後玉蓉被安排做了一名民辦小學教師。 

 李乾和玉蓉的新房暫時借用知青點的兩間房子,其餘幾間做了小學教室。 

 …… 

 緊接著村裡又迎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大事兒,開始通電了,李乾沒用自己爭取,就直接被任命為電工,畢竟這是個技術活,一般人勝任不了。 

 架完線路,一群大人孩子跟在李乾身後,看他挨家挨戶送電。 

 每到一處,李乾先把入戶電路接通,然後按一下燈頭上的開關,整個屋子瞬間變的明瓦錚亮,孩子們就會立馬發出一陣歡呼,急切地盼望著輪到自己家。 

 隨後又安上了廣播喇叭,每家牆上都掛了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匣子,從外面接進來一根細細的鐵絲,裡面就能發出聲音了。 

 每天早、中、晚三個時間段都會準時響起,最開始轉播新聞和報紙摘要,然後是天氣預報、廣播體操、戲劇選段、革命歌曲,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少兒節目‘小喇叭’。 

 有線廣播極大地豐富了農人們枯燥乏味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的精神依託和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也讓家家戶戶擁有了統一的自動鬧鐘。 

 每天清晨,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廣播匣子響起一段音樂後就開始‘嘟嘟嘟’報時了:現在是北京時間、六點整。 

 中午的時候,每當廣播響起,主婦們第一句話就是:“來喇叭了,該做飯了。” 

 晚上廣播時間會長一些,但人們把所有的節目聽完,還是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