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臨夏霞 作品

第41章 拜師2

 中國近代史,

 通常被定義為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歷史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經歷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轉變,也是中國人民追求的國家獨立和民族復興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的前夕,被稱為舊民主主義改革階段。

 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夕,被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在這個時期內,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包括但不限於,

 鴉片戰爭,

 1840年,英國為了改變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引發了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標誌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對清王朝的封建統治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內部興起的一場自我振興的運動,雖然未能成功實現國家的富強,但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至1895年,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戰敗後的《馬關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利益。

 戊戌變法,

 1898年,光緒帝試圖進行一場政治改革,但最終失敗,。

 辛亥革命,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朝的統治革命,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五四運動,

 1919年,一場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除了民族為中華之崛起的努力奮鬥,還有民族所受的壓迫,。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軍隊佔領了中國南京後,進行了長達六週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搶劫等戰爭暴行,據估計造成了三十萬左右的中國平民和戰俘的死亡。

 慰安婦事件,

 日本自侵華戰爭開始,在日軍中推行“慰安婦”的制度,據不完全統計,在侵華期間有近二十萬的婦女被日軍強迫為慰安婦。

 三光政策,

 日本在侵華期間實施的一種殘酷的軍事政策,即,“殺光,燒光,搶光”,這種政策導致了大量的中國平民的死亡和財產損失。

 731部隊人體實驗,

 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的731部隊,對大量中國人進行了人體實驗和生物化學武器的試驗,犯下了嚴重的戰爭罪和人道罪。

 1923年關東大地震日本排華事件

 地震發生後,日本社會秩序混亂,一些日本軍民趁機制造謠言,誣稱華人是地震的罪魁禍首,對華人進行打砸搶燒,。

 據統計,在這次排華事件中,有七百多名華僑被殺害,三千多人受傷,。

 這一事件,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排外主義情緒,也揭示了日本政府在處理民族問題上不公正和不人道。

 林時悠在心裡因為程和郡說的這件事,又仔細地將《中國近代史》裡的內容回想了一遍,

 心中既顯得無力無奈,又顯得很憤怒,

 同樣的,程和郡也是這樣,

 兩人這才相互對視一眼,彼此明白一句很深刻的話,

 弱國無外交。

 這個觀點,並不是說弱小的國家不能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而是在外交事務中,弱小的國家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影響力來保護自身的權益,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面臨諸多困難。

 這個觀點最早是由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提出的,

 他認為在國際關係中,實力決定一切,弱小的國家往往只能被動的接受強國的安排,而無法主動爭取自己的利益。

 但這並不意味著弱小的國家就沒有外交的價值或作用。

 實際上,即使是弱小的國家,也可以通過巧妙的外交策略,利用大國間的矛盾,為自己贏得一定的空間和利益,。

 例如,瑞士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它雖然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卻成功的保持了中立,並在大國間遊刃有餘,。

 “沒想到,我們才正式見面兩次,我們之間的默契竟能這般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