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新時代的黑社會

 原來,羅炳坤是外省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大學生還是個稀缺貨。他就毅然決然的回家,幫忙父母一起打理養豬場。 

 摸爬滾打幾十年,已經打造成生產飼料,養殖,屠宰,肉聯加工一條龍的龍頭企業。 

 羅炳坤今年都五十多了,但對工作依然熱情,想把企業再做大做強,於是親自外出考察。到了江州這個地方,他發現這裡的肉價普遍都要比外地的貴,想著要是把家裡的生豬供應到這裡來,穩賺不賠。 

 他找到了當地的屠宰場,希望能提供生豬,價格好說。誰知一連問了好幾家屠宰場,人家都以會擾亂市場行情為由,拒絕了他。 

 自由市場,本來就是互相競爭的,一家兩家不願意破壞,和原有合作伙伴達成的某種協議,這個可以理解。所有的屠宰場都這樣,那就有點想不通了。 

 他也打聽過,這些屠宰場的生豬來源全部都是來自本地的,他們去收養殖戶的生豬價格,比他給的價格要高出許多,怎麼就會對他的生豬沒有興趣? 

 幾個月後,終於在一次酒後,從一屠宰場老闆嘴裡得知,整個江州地區的屠宰場,都被一夥自稱是“共贏公會”的組織控制住了。 

 共贏公會的人不讓他們採購外地的生豬,而且定製了採購價,他們每殺一頭豬,都要上交一部分的錢給共贏公會。如果有人敢私自採購外省的生豬,就會受到嚴厲的打擊報復。 

 因為所有屠宰場都是以同樣的價格採購的生豬,貴是貴了一點。但是沒有外地豬肉的競爭,所以賣出去的價格也就相對貴一點,大家也就沒有什麼怨言,畢竟和以前沒有人控制時賺的是一樣的。 

 養殖戶那裡也一樣,同樣是被這幫人給控制了。所有生豬不能賣出外地,都要賣給本地的屠宰場。不過價格比賣給外地的要高出不少,都十分的樂意,不會有人反抗。 

 張楠聽了羅炳坤的述說,捏了捏下巴,揚起眉頭問。 

 “共贏公會是什麼來頭,政府組織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