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一百八十章 陰雲

總結來說,大掌教和金闕的關係有些類似於前朝時內閣和司禮監的關係,內閣掌票擬之權,可以提出各種政令,司禮監掌批紅之權,有否決的權力。兩者都只有皇帝賦予的部分權力,只有雙方齊心合力,才等同是完整的皇權。

如此一來,有利有弊,好處是杜絕因為大掌教一意孤行而導致道門陷入危機的局面,壞處是也讓後世的幾任大掌教缺少足夠的權力,再加上後世歷代大掌教本就威望不如玄聖,根本無法整合三道。

其實玄聖的用意也很明顯,他不希望後世的某位大掌教通過暴力的手段,以摧毀另外兩道的方式,付出道門內亂的代價來整合三道,那是得不償失的,而是希望能夠以較為溫和的手段消弭三道的矛盾和派系之別,畢竟三道同屬道門,同根同源,共同尊奉一個道祖,並非儒道之爭或者佛道之爭那般涇渭分明。就算真要動武,也最好只侷限在部分高層之中,不要殃及到整個道門。

簡單來說,玄聖認為就算不得不用一些激烈的手段,也最好是“宮廷政變”,少部分人流血,而非是波及到整個天下的“靖難之役”,將整個道門都席捲進來。

不過天下沒有萬世不變之法,任何規矩法制都有時效性,如今距離玄聖時代已經過去了二百年,道門的形勢也與玄聖時的道門形勢大不相同,當年看似萬無一失的規矩到了如今已經是有了漏洞。

玄聖如何也沒有料到,在六代大掌教之後會出現大掌教之位空懸的情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三道制約大掌教,大掌教也在制約三道,三位副掌教大真人與大掌教形成平衡,大多數大掌教也不會無底線地偏袒自己出身的派系,而是處在一個較為超然的地位上,居中平衡。

沒了大掌教之後,再無人制得住三位副掌教大真人,立時有了三足鼎立的架勢。而太平道更是動起了引朝廷為奧援的主意,使得道門形勢變得極為複雜,一場內亂的陰雲已經在玉虛峰的上空匯聚。

在這種情況下,崑崙道門內部也產生了分裂,府主、首席副府主、次席副府主同樣是三足鼎立,各有屬下,又各有後臺撐腰。使得崑崙道府一再向玉京收縮,防止玉京產生重大變故,或者說一旦玉京有變,崑崙道府的力量可以第一時間進入玉京,至於在沒有大掌教的情況下,崑崙道府到底能為誰所用,就要看三位副掌教大真人的手段了。

故而以崑崙山口為界,崑崙山口之內的五千裡崑崙,戒備森嚴。而崑崙山口之外,包括雍州在內,因為崑崙道府抽調了大部分人手,已經不能說守衛稀鬆,甚至產生了部分空白地帶。所以靈山巫教選擇在遺山城降神,不是沒有道理的。


飛舟駛過蜀州的邊境,進入到雍州境內,也就是崑崙道府的外圍。

老道人不緊不慢地走出自己的房間,不見他如何動作,便破開了禁止外出的陣法,來到外面的甲板上,立在呼嘯天風之中,衣衫獵獵作響,身形卻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