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 4 章 賣酒達人劉老三


“誰說我不會駕車?我駕車本事不比夏侯嬰差。等我喝完這半壇酒再說。”劉邦把劉盈推開,“肥兒,你不要太縱著盈兒,他說什麼你就應什麼?”

劉肥道:“阿弟要去學習,我怎能不應?”

劉邦無語。劉盈不去學習而是去搗亂,你不也都應下?

算了,傻點也好。

劉邦好奇劉盈為何突發奇想要去學駕車,正好自己也有些想念夏侯嬰,喝完剩下半壇酒,他就提前離開了酒肆。

劉盈嫌棄劉邦步子邁得太大,自己的小短腿跟不上,像小猴子似的從劉邦的背上爬了上去。劉邦沒同意,他也坐在劉邦的脖子上,催劉邦快點走。

“別咬我的頭冠。”劉邦護著自己頭上的竹皮冠,神態微醺,走路都有點走不直。



盈用父親的竹皮冠磨了磨牙,小聲道:“說來夏侯叔父還是我的救命恩人。”

劉邦打著哈欠道:“他什麼時候救過你的命?我怎麼不知道?”

劉盈把劉邦頭上的竹皮冠晃來晃去:“你兵敗後坐夏侯叔父的車逃命,嫌棄我太沉拖累車的速度,多次把我踢下車。夏侯叔父無視你的命令,多次停車把我撿回來。”

劉邦不僅不辯解說自己不會做這等糊塗事,還哈哈大笑:“我都逃命了,為何不騎馬?難道傷到腿了?”

劉盈想了想《史記》中的相關記載,迷惑道:“不知道呀。也有人說你是騎馬逃走,只是派人來尋我。”

《項羽本紀》和夏侯嬰相關傳記中,劉邦彭城戰敗後與一雙兒女一同坐夏侯嬰的車逃走,途中幾次把兒女踢下車;

《高祖本紀》和王陵相關記載中,劉邦是與眾將士先行逃走,同時派人去尋找自己的家眷兒女;

《留後世家》中,劉邦同張良在內的數十下屬騎馬逃走,停留在下邑時,張良提出了著名的“下邑之謀”。

劉盈混亂地解釋了一番,劉邦聽不太明白,不知道劉盈又從哪裡看到了故事套在自己身上,但也裝作一本正經地分析:“看來寫書之人也不清楚哪種說法是真事,便都記錄了進去。”

劉盈問道:“那如果我和阿父真的一同逃命,阿父會為了活命丟下我嗎?”

劉邦再次哈哈大笑:“會,我的命最重要。你呢?”

劉盈也大笑:“我也會!哈哈哈哈,我就知道阿父肯定會!”

“到時候我們就各憑本事了。”

“你已老,我已壯,你還是認輸吧!”

“就你這小短腿,壯什麼壯?還不如蕭兄家的小女兒壯實。”

“她名字都叫蕭壯壯了,誰和她比啊。不過等我學會駕車,我立刻就會贏過她!”

“你學會了駕車,確實能比她厲害了。”

劉邦和劉盈這對不著調的父子醉醉醺醺進了夏侯嬰的門,劉邦還真要夏侯嬰教劉盈駕車。

夏侯嬰看著喝醉了的老大,和應該沒喝酒,神態卻也和醉了似的劉盈,愁得頭髮都撓斷了幾根。

劉盈開開心心地收穫了經驗值。

夏侯叔父果然是最好的!將來我一定親自給你封侯!如果阿父已經提前給你封侯,我就把你的侯位下了,給我最好的夏侯叔父再封一次侯!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合一,欠賬-1,目前欠賬10章。開始努力還債。

碎碎念(很長,吐黑泥,請屏蔽):

1、

《史記》確實是無韻之離騷,太史公的記載相當有趣。

比如“丟孩子疑雲”這個營銷號說爛了的話題,就可以看出太史公寫《史記》的嚴謹和促狹。

“劉邦丟孩子夏侯嬰撿孩子”是夏侯嬰的後人告訴太史公的,所以太史公記在夏侯嬰相關列傳;

“劉邦先撤退,沒丟孩子,王陵帶兵尋回幼主”是王陵的後人告訴太史公的,所以太史公就記錄在王陵相關章節;

“劉邦和張良一起騎馬逃跑,並定下下邑之謀”是張良的後人告訴太史公的,好的,《留後世家》已經記下;

項羽是高祖敵人,那麼《項羽本紀》就寫高祖丟孩子;

《高祖本紀》當然就選擇高祖沒丟孩子的版本來記載。

我看得差點笑死,一本《史記》看出了笑話書的效果哈哈哈哈哈。

2、

現在考古證明

,最早的紙在戰國就出現了。東漢是改良紙。

3、

曹氏是賣酒的寡婦,和劉邦私通,是影視劇二創。曹氏記載不多,只知道呂后嫁給劉邦前和劉邦一同生活,並育有一子,在大漢建立前去世。大概率是曹參族親(肯定不是近親,近親就是妻了)。

前幾本小說科普過,古代不是所有人都能納“妾”
。這個妾,指合法的妾。

《論語》有解釋,“士大夫以上,則有妻媵;庶人無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雖單,亦通謂之匹夫匹婦。”

根據蔡邕註釋,秦漢時期的妻妾制度是“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所以曹氏是外室,不是劉邦不給她名份,是劉邦沒資格納妾。

如劉邦這樣的人很常見,以富商為例,身上沒有爵位,那麼他肯定無妾,但有很多歌姬女奴。

這個規定一直持續到明代。庶人“必年四十以上無子,方許奏選一妾”,否則再有錢也不能有妾。直到清代,這個規定才放開,妾隨便納。

但這不能說清代以前妻妾制度更好。因為庶人不能有合法的妾室,但不限制睡多少女人,生下的兒女也能入族譜,庶子庶女是家中小主人,其生母為卑賤奴僕的事很常見。只是說清代以前,家中隨便睡丫鬟歌姬不給名份,清代之後有些丫鬟歌姬得寵了可以賺個姨娘名份,不至於繼續被人當奴僕而已。

至於妾同買賣……事實上妻妾都通買賣,妾的地位確實比妻低,但妻的地位也沒高到哪去。

還是那句話,別穿越。

4、

如果有看官對《史記》感興趣,建議買中華書局版本的《史記》自己翻看。

B站抖音等媒體上一些教授對《史記》的講解大多都有……嗯,我懷疑他們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曲解。

我舉個例子。

某大學教授的講解《史記》課程,“廷中吏無所不狎侮”中的“狎侮”,他翻譯成“侮辱”??

這一句前面是“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那麼接下來這句應該是進一步解釋高祖的豁達之風,怎麼變成侮辱同僚?

後來書到了查翻譯,發現“狎侮”是態度輕慢的戲弄、開玩笑的意思。哦,原來高祖是和同僚嘻哈打鬧啊。

還有,“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他把“酒讎數倍”翻譯成劉邦欠賬,酒肆不給他賒酒了,劉邦就誆騙他們,用數倍的價格賒酒。

我再次看得一頭霧水。劉邦打高於酒價的欠條賒酒,所以酒家感動得不收債了?這邏輯不通啊。

自己啃翻譯,哦,原來是高祖每次去喝酒,酒家的生意就會變得很好,賣出數倍的酒,於是每到年底就不收債了,白請劉邦喝酒。

扶額。

以前我有刻板印象,太史公筆下《高祖本紀》的劉邦是個地痞流氓。現在細讀《史記》,太史公筆下《高祖本紀》雖然神神叨叨的事有點多,但痞氣還在,但高祖風範也確實能看出來的。

想想某些史學家誇項羽有貴族精神,劉邦勝利是中華貴族精神的失落,地痞流氓的成功,造成了我國精神劣化巴拉巴拉,路人聽多了,誤解劉邦當漢高祖是走了狗屎運,也難怪了。

雖然劉邦私德不修絕對不是個好人,但邦子社會老大哥氣質那就是領導力妥妥的,怪不得從唐太宗到近代偉人對劉邦的評價都極高。

現在我看劉邦,不是地痞流氓,是社會老大哥,很有那種“你的西瓜保熟嗎”的氣質(點頭)。

想想這個場景,劉邦從夏侯嬰駕的車上走下來,身旁左樊噲右曹參,身後是文質彬彬的蕭何扶了扶金絲眼鏡。

“給過你機會你不中用。”“什麼叫犯法啊?”

這“長者之風”“高祖風範”的感覺是不是一下子就上來了!(被邦子哥一劍鞘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