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第 46 章 穿越中世紀046


見馬爾科這麼有工作熱情,馬克西姆臉上的笑容都加深了一些。樂呵呵地對所有人說:“哦,不用著急,今天是禮拜六,明天就是休息日了。這兩天大家可以安頓下來,等到下個禮拜一再上工.有人需要更多時間安頓嗎?”

沒人說話,算是認了這個安排。

此時城市之中,發薪有按日計算的,按周發放的,當然也有從月、從季、從年的。但總的來說,只有工作不穩定,做散工的才會按日結算。至於以季、年結算工資的,一般都是住家工作的,比如說女僕。

大部分工作穩定,人也自由的工人,都是按照周、月拿報酬。而他們轉到特魯瓦這家玻璃工坊,重新補簽了一份契約,契約上說明了這邊薪水是按禮拜發放的。所以能從禮拜一開始工作,也方便拿下一次的薪水不是?

別看玻璃匠算是報酬比較高的技術工人了,可到底還是工人,所以其中也少不了手停口停的這些人甚至等不及要立刻開工了!

等到新的禮拜一到來,這些工匠整整齊齊出現在了玻璃工坊。馬克西姆先帶著他們熟悉了一下今後工作的地方,以及未來的‘同事’。然後就指著一座玻璃窯爐說道:“工坊計劃新開的一座窯爐,所以需要補充人手。”

玻璃窯爐不是幾天能建成的,所以玻璃工坊這邊是本來就有擴產的打算。只不過原本普通的擴產,不必搜尋頂級的尼斯玻璃匠。本地新招一些學徒,配合原有的

‘師父’[(.co)(com),
都能完成擴產計劃。

大家順著馬克西姆的指點看過去,有兩座很新的玻璃窯爐,不過其中一座正在開工,一座卻是沒使用過的狀態——玻璃窯爐是這樣的,因為此時的磚石很難耐高溫,所以窯爐的使用壽命都有限,幾個月就得換。

之前舊窯爐在用的時候,新窯爐就在砌了。因為預備著要擴產,還多砌了一座。

其實不只是玻璃窯爐,用來燒玻璃的坩堝也是這樣。製作起來很費事,因為不能有裂縫,再細微的也不行,所以只能小火慢慢焙乾,幾個月才成。然後做好的坩堝,使用壽命也只有三個月而已。

馬克西姆還在繼續說:“.當然了,你們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給工坊增產,尤其是您,馬爾科師父。關於您,路易莎郡主甚至親自過問過——花了那麼大力氣僱您,不是為了那些普通學徒都能做的工作。”

“您和您同伴的才能得用在別人做不到的事上我聽說過您非常擅長燒玻璃,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您的任務依舊會很艱難。我們尊貴的僱主希望,您能提高我們工坊的玻璃品質,最重要的一點,減少玻璃中的氣泡,最好是完全消除。”

“為此,大幅增加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

馬克西姆現在說的話非常重要,基本上是新來這些玻璃匠的工作重心所在了。按理來說,馬爾科再不關心玻璃以外的事,也應該認真聽一聽的。但他這個時候真的什麼都聽不見了!

從他看到特魯瓦玻璃工坊用到的玻璃壓延機開始,他就瞪大了雙眼,移不開目光了!

馬爾科是個‘玻璃迷’‘玻璃通’,甚至‘玻璃狂’!他敢說,沒有自己不知道的玻璃工藝,但眼前這個他是真沒見過啊!

路易莎讓人制作出來的玻璃壓延機,採用的是輥間壓延法。即兩個相對迴轉的圓輥,通過它們擠壓原料,一邊的前區是玻璃液,另一邊被擠壓而出的就是厚薄均勻、表面光滑的玻璃板了。

此時製作玻璃用品,主要有吹製法、澆築法、壓制法。

吹製法是主流先不說,澆築法和壓制法雖然‘原始’,但用來製作某些特殊的玻璃器也是有優勢的,所以沒有完全消失——新興的吹製法好處是靈活,無論造型多複雜的玻璃器,理論上只要玻璃匠的技術夠好,都是能完成的。

而澆築法,好處是技術要求低,只管製作模具,就能澆築玻璃液,很難失敗。一般澆築法都是用來製作大型實心玻璃器的,這類玻璃器很多都是雕塑裝飾品什麼的。因為不是空心的,本來就沒必要吹制。

還有壓制法,主要就是有一個口模和一個陽模,口模進玻璃液,陽模往下壓制就行,一種器型要對應一套金屬的口模、陽模。好處是不需要像澆築法那樣,每次都做一個新模具,繁瑣費時。也不像吹製法,對玻璃匠的技術、經驗有不低的要求。

另外,效率是真的高,壓一次就有一個玻璃器出來。

不過壓制法再好,限制也很明顯。陽模下壓、上抬,完成衝壓,這樣的工藝決定了這隻能用來製作底窄口大的玻璃器,不然陽模就拿不出來了。另外,這個玻璃器還不能要求太薄,不然的話很容易失敗。

至於說這樣製成的玻璃器表面不夠光滑,那甚至不是最大的問題。

馬爾科看著玻璃液從輥子間擠壓出來,大約是圓形輥子勻速相對迴轉,受力比壓制法均勻,出來的玻璃板倒是沒有不夠光滑的毛病——旁邊有人手搖曲柄,控制了輥子的迴轉。還有人專門負責給剛壓出來的玻璃板噴水,幫助玻璃板能夠迅速降溫成型。

畢竟之後是一排微微斜向下的輥子組成的傳送帶這裡通過傳送帶的‘拉力’,既能確保玻璃板的‘平’,也是讓壓出來的玻璃板不會堆積在出料口,影響後面玻璃被壓出——所以玻璃板得快速成型!

不然的話,還柔軟的玻璃受重力和底部輥子形狀影響,原本平滑的玻璃板肯定會變形。

一塊玻璃這樣經向下的輥子傳送帶到底,玻璃板剛壓出成型的位置就有人用玻璃刀給劃了一刀。

這時,附近的一根輥子還會在工人的操作下順勢上抬,再一震,玻璃就完整斷開了。之後還接了水平的輥子帶,傳送不多遠,會再被工人轉移到一輛推車上——這些玻璃還得送去‘吹爐’退火。

馬爾科哪見過這樣生產玻璃的?工序被拆分,看似分散,又所有人齊心協力。從生產上看是樸實無華的,可樸實無華的表面下,卻比任何吹制玻璃的炫技更加有力量!

源源不斷的玻璃板被迅速生產出來,像是一條玻璃板組成的大江大河.人力當然無法與這種自然之偉力相比!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