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魚之樂 作品

第80章 隨侯珠

    而這條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則是這張人臉口中所含的那顆直徑一寸有餘的明珠。

    此刻這顆明珠正散發著並不刺眼的幽光,這便是吳良一直在尋找的照亮整間墓室的光源。

    根據劉去死亡的時間判斷,這顆明珠放在這裡至少已經歷經了數百年,依舊能夠不熄不滅,絕對是一件世間難尋的寶器。

    “這龍好生奇怪,倒更像是一條蛇。”

    典韋小心的將吳良護在身後,神色警惕的道。

    經歷過剛才的“失魂”,墓中任何不同尋常的東西在他眼中都暗藏玄機,絲毫不敢再有疏忽。

    吳良則一臉笑意的道:“這石龍的原型應該是‘燭龍’,《山海經》中有云:燭九陰,是謂燭龍,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天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

    “你看這條石龍,人面,蛇身,赤色,口中又銜了一顆長明寶珠,恰好與《山海經》中的記載完全吻合。”

    “看來廣川王劉去還真是將自己當做了仙王,竟造出‘燭龍’這樣的神物拿來照明,確實夠狂妄。”

    嘴上說著話,吳良的注意力卻早已集中到了“燭龍”口中的那顆長明寶珠上面。

    在吳良的印象中,歷史記載中唯一與這顆長明寶珠特徵相似的東西便是與和氏璧其名的寶物——隨侯珠!

    後世常用的成語“珠聯璧合”中,璧說的是“和氏璧”,珠指的就是“隨侯珠”。

    相傳這是一顆極為神奇的寶珠,“珠徑盈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翻譯過來就是說它可以在夜晚將整個房間照的如同白晝一般通亮。

    只不過在歷史上,秦始皇滅掉楚國之後,終於同時獲得了隨侯珠與和氏璧。

    和氏璧被秦始皇製成了傳國玉璽,此後歷時1600年,經歷了100多位帝王之手,而隨侯珠自此便徹底沒了下文。

    後世有人猜測,隨侯珠可能隨同秦始皇一同下葬,留在墓室中“以代膏燭”。

    但這也僅僅只是猜測,並未得到驗證。

    隨侯珠,早已成了只存在於歷史記載中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