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魚之樂 作品

第六百四十五章 心有餘悸(4000)

    “陛下,這副簡牘怕是徹底毀了……”

    吳良倒也並未下手,而是指著那捲已經被染透了的簡牘對獻帝說道。

    獻帝頓時又是捶胸頓足起來:“那是孝武皇帝下詔命衛青、霍去病等人‘度幕’時的詔書,自此幕南再無王庭,盡顯我大漢君威,如此具有歷史意義的詔書,竟然毀於吾手,造孽啊!”

    吳良知道。

    孝武皇帝便是漢武帝劉徹。

    而“幕”便是“沙漠”的意思。

    “度幕”便是穿越沙漠深入敵後的意思,也正是因為這個舉動,才將匈奴殺得不得不向西遠逃,才為大漢建立西域都護府打通絲綢之路建立了基礎。

    此事可不僅僅是大漢的里程碑,更是天朝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一塊重要的里程碑。

    想不到當時漢武帝的詔書竟也留到了現在,可惜最終卻毀在了這個時候……

    想到這裡,吳良也不由的心疼了起來。

    他雖未必能夠將那詔書留到後世,但若是能夠親眼一睹詔書中內容,通過字跡領略一下漢武帝揮師度幕時的氣魄,那也是一樁不可多得的美事。

    可惜了……

    收拾一下心情,吳良接著又指著那一隻被染色的木屐說道:“還有這隻木屐,恐怕也……只是不知另外一隻如何?”

    他已經仔仔細細的查看過了鐵箱,卻始終沒有找到另外一隻木屐的蹤跡。

    “本來應是一雙,乃是高祖自阿房宮中所得,可惜後來彭城之戰時項羽以三萬兵馬大破高祖五十六萬聯軍,高祖逃走時遺失了另外一隻……而高祖將此屐留作漢室傳代之寶,便是希望以此來提醒漢室子孫戒驕戒躁,萬不可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獻帝也很是配合的為吳良進行了介紹。

    不過這倒與後世考古界認為“孔子屐”乃是“道統”的象徵有著不小的區別,如此看來,貌似應是後世考古界過度解讀了,“孔子屐”的意義其實並沒有那麼深奧。

    除此之外。

    鐵箱中卻並沒有“斬蛇劍”的影子,確切地說,鐵箱裡面根本就沒有存放任何兵器。

    至於“王莽頭”。

    吳良終是看向了那個疑似那些黑色粘液源頭的木頭匣子,一尺見方的木頭匣子剛好能夠放下一顆成年人的頭顱。

    “陛下,那這木匣……”

    吳良試探著開口問道。

    “這裡面盛放的便是王莽頭了。”

    獻帝肯定了吳良的猜測,頗為詳盡的說道,“當年王莽亂政被殺,光武皇帝便命人將其頭顱用藥石加以防腐,再用透亮的松脂將其澆築以後存入木匣之中,從此定為傳代之寶,用以警示漢室與外戚……不過這頭顱我此生也只開箱看過兩次,每次看過皆會發噩夢,因為時至今日這頭顱的眼睛依舊圓睜,若是在它面前走動,還總是有一種它的那對眼眸正在跟隨著吾一同轉動的感覺,直叫人毛骨悚然。”

    “?”

    吳良意外的看了獻帝一眼,這王莽頭居然如此邪門,還是說只是獻帝的錯覺?

    而越是聽到這些,吳良自然也就越發想打開木匣瞧上一瞧。

    於是吳良又上前一步指著木匣邊緣的縫隙說道:“陛下請看這裡,此處縫隙如此溼潤,還與鐵箱中的黏液拉扯出了拉絲,臣懷疑這些黏液便是從這裡滲出來的,懇請打開這木匣查探一番。”

    “那就請吳太史代吾開匣一看罷,吾實在不願再見那頭顱,便先回避了。”

    獻帝雖很是痛快的答應了吳良的請求,但臉上卻是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如此說著話,竟果真帶著兩名宦官轉身走出了幾丈遠。

    “……”

    吳良懷疑當時呂布要求觀摩漢室傳代之寶,看到王莽頭的時候,獻帝是不是也似現在這般選擇了主動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