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超級警察 作品

1468、內卷

  “我們做教育行業很多年,非常理解高考的本質,這高考本身呢,其實就是個零和博弈的遊戲。”

  頓了頓,徐峰給盧薇薇舉例道:“就比如說,如果一部分人在這場遊戲中,率先裝備了加特林機槍,那就是對其他人單方面的屠殺了。”

  “而這些加特林機槍,主要是對相對富裕人群服務的,所以你們能看懂這個邏輯嗎?”

  顧晨眉頭一蹙,瞥了眼車內後視鏡中的徐峰,也是不由感慨道:

  “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校外機構才是真正的學校,而公立學校,反而成了擺設。”

  “或者說,我國維持著兩套教育機構,有錢的上培訓機構,沒錢的上公立。”

  笑了笑,顧晨也是搖搖腦袋:“這倒是有點像大洋彼岸的美利堅了。”

  “對嘛,所以我們還是要看清本質問題。”徐峰似乎並不介意跟大家分享行業秘密,也是不由分說道:

  “就拿之前在我們培訓機構培訓後,考上985大學的一個學員,他前段時間跟我們說。”

  “他說他們985大學,一個班30來個人,小縣城來的只有3個,而其他的……都是中型以上的城市。”

  “所以你們要知道,我們上大學那會兒,班裡還基本上都是小地方來的,大城市的非常少。”

  “而整體上,也是按照人口比例分佈來的,可現在城市裡的教育水平,本來就高得多。”

  “又疊加這麼多,像我們這種變態的培訓機構,大家考著相同的試卷,卻接受著不同維度的教育,效果什麼樣,你們大家其實也都能想得到。”

  “所以我說,那些整天說要給基層留條路的,慢慢的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了。”

  “這就有點像我們古代的明清時期,南方在科舉考試中,比北方要厲害的多是一個道理。”

  “至於原因嘛,也有很多,比如南方受戰亂禍害較少,很多知識家族呢,底子也足。”

  “甚至這些知識家族,往往藏書就有上萬冊,而且還有藏書樓,歷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

  “不僅如此,這些人還熟悉科舉套路,輔導下家裡的孩子,自然有加成。”

  “而更重要的是,從宋朝開始,南方的經濟就開始超過北方了,這樣一來,南方便可以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培養小孩這個事業裡。”

  頓了頓,徐峰也是擦拭著自己額頭上那殘留的血跡,不由感慨道:“因此南方讀書的小孩,他們無論是比例還是數量,都遠遠超過了北方。”

  “至於教師數量,那更是壓倒性的優勢,就光閩省和浙省這兩個省份加起來的書院數量,就比全國都要多。”

  “而且經濟實力的優勢,則會反饋到所有層面,包括教育。”

  “我懂了。”顧晨默默點頭,也是附和著說:“按照您的意思,也就是說,在整個古代歷史中,科舉,從來就沒有公平過。”

  “而至於那些中舉的,也基本上是地主家庭,或者更進一步,能中舉的,他爹往往就中過舉。”

  “所以那些真正的貧寒人士,類似范進那種,其實概率很少,甚至非常非常少。”

  “對咯。”徐峰咧嘴一笑,也是微微點頭:“其實我國的高考,一直以來都是全世界少數幾個非常公平的體制。”

  “但是這樣的體制運行幾十年後,就會慢慢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當然了,上面這波治理我們校外培訓機構,還有其他很多原因。”

  “比如你是學生家長,你們班的人都跑去校外培訓了,你能不著急嗎?自然也想去培訓,這樣無形中就拉高了教育費用。”

  “沒錯。”王警官聽聞徐峰說辭,也是插嘴說道:“我記得前段時間,我還聽我們小區幾個鄰居在討論,說自己當初一天課都沒補過,照樣上985。”

  “但是生孩子的時候,本來定下心堅決不補課的,可是看著全班都去補課了,自己挺了一段時間,徹底崩潰了,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也把孩子送去培訓了。”

  “哈哈,對吧?”見王警官都這樣說了,徐峰更是洋洋得意,攤手說道:“所以什麼叫內卷?這就叫內卷啊。”

  右手背叩在左掌上,徐峰也是一臉焦慮的道:“可問題是,國家不是要鼓勵人口嗎?現在大家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經費太高了。”

  “而且我這裡說的教育經費,義務教育它其實也花不了幾個錢,主要是補課和學區房佔了大頭,而且是上不封頂。”

  “你想想看,這光補課費用,一年就花了個十幾萬,幾十萬的,其實都大有人在。”

  “這麼高昂的教育經費,反過來又讓年輕人對生孩子望而卻步。”

  “感覺生出來也培養不起,感覺自己給別人生了個道具,那當然不想生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上頭也遲早會出手的,我也早有遇見。”

  “呵呵。”聽著徐峰的一番慷慨陳詞,王警官也是笑孜孜道:“那徐校長,既然教育經費這麼高,你們把費用往下降一降不是挺好嗎?”

  “不不,你以為我不想嗎?但是降不下來啊。”徐峰扳起手指,跟王警官算起小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