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來吃齋 作品

第13章 我也是這個意思

  魏徵的嘴皮子真不是白給的,幾句話把李世民給搶白的面紅過耳。

  李世民認為科舉這麼大的事,這麼一條通天的大道,想走上來必須得有個門檻,而書法就是第一道坎。

  字如其人,字寫的不好,說明人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而科舉出來是要當官的,當官的人連字都寫不好,那還有什麼才幹?

  魏徵認為文字只是一種符號,是用來傳達信息的工具,科舉試卷上對文字的要求就僅限於正確書寫,只要字沒寫錯,就不能算錯。

  書法則是一門藝術,和唱歌、跳舞一樣,寫再怎麼好,也不過就是賞心悅目而已,是娛樂的一種手段,不能成為選拔賢才的標準。

  魏徵覺得如果一個人真的有大才的話,別說字寫的不好,哪怕不會寫字,都應該破格錄用。

  魏徵甚至直言“上有所好,下必趨之。”如果舉國上下的臣民百姓都沉迷於書法,還乾點正事不了?

  李泰聽到這句話,悄悄的瞟了魏徵一眼,心裡暗暗贊同他的說法。提起書法家,就數初唐最多,這絕對跟李世民酷愛書法有直接的關係。

  李恪、李泰都是書法家水平的,連同現在還在襁褓中的小公主,長大了也是以“飛白書”名聞於世的,武則天更是有名的書法家。

  朝中臣子更是個個書法精進,半朝臣子都是書法家。

  李世民真覺得自己有理,而且這事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對卷面上的字要求嚴格一點而已,這就不行了嗎?就值得魏徵這麼大驚小怪的跟自己一頓秀口才?

  李世民被氣得七竅都快冒出煙來了,魏徵還不停嘴的在說。李世民環視一圈,也沒個人幫他說句話,他就看向李泰。

  本以為李泰是自己的親兒子能站出來替自己說句話,可一看到他,突然想起來,李泰曾對李治說過,字寫的好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只要會治國,不會寫字都行。

  李泰這話跟魏徵說的如出一轍,看來李泰是絕不會向著自己說話的了,他就看著李泰嘆了口氣。

  “魏大人。”李泰就像是被那輕輕一嘆的氣給吹起來的一樣,他起身衝著魏徵深深一揖:“恕我冒昧,斗膽插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