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309章 叫花子莫要嫌飯餿

 但也有不同之處,這六門戰車防禦炮的火炮口徑似乎要比德國造的三十七毫米戰車防禦炮要大,而且兩個炮輪是橡膠輻條輪胎輪而非是木輪子。 

 “這些裝備的情況怎麼樣?” 

 “總隊長,我們已經和運裝備的人完成了交割,這批裝備有槍有炮,彈藥也不少,具體的明細全在這冊子上了。” 

 何煒接過冊子,只見冊子上寫著:“m1932式45毫米戰車防禦炮六門,m1909 76.2mm山炮四門,莫辛納甘步槍一百支,德克恰廖夫輕機槍二十挺,馬克西姆重機槍六挺,四十五毫米戰車防禦炮彈一萬發,76.2毫米山炮彈二百五十發,俄造七點六二毫米槍彈二十萬發。” 

 看著冊子上的裝備數量,何煒心道這批裝備的數量還真是不算小,重機槍夠裝備一個機槍連的,輕機槍也步槍也足夠裝備兩個步兵連,但是這些裝備的型號顯然都是音譯,什麼德克恰廖夫,馬克西姆,一看就是將裝備的外文發音以漢字代之的產物, 

 何煒唯一能鬧明白的就是那莫辛納甘步槍,畢竟這玩意也算是一代經典栓動步槍,名氣大的很。 

 接下來,何煒找了幾名士兵打開了那些裝著輕武器的箱子,這才搞清楚了所謂德克恰廖夫輕機槍和馬克西姆重機槍的真面目。 

 這所謂的德克恰廖夫機槍,就是著名的捷格加廖夫dp輕機槍。 

 這種槍是由蘇俄少將捷格加廖夫主持設計的一款輕機槍,於1926年設計定型,1928年正式列裝蘇軍,是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軍隊的主要的班組支援武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如同大盤子一樣的可容納47發子彈的彈盤供彈具,由於射擊時彈盤上半部會旋轉,因此被稱為“轉盤機槍,”又被稱為唱片機機槍和大盤雞機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種武器則在中國軍隊中大放異彩,成為了志願軍手中的殺敵利器。 

 而那馬克西姆重機槍,則是蘇俄版本的馬克沁式水冷重機槍,整體結構和世界各國那些馬克沁重機槍的仿製版本和衍生版本沒什麼差別,最大的特點就是機槍上的鋼製防盾和輪子,也算是一代名槍了。 

 在何煒穿越前,這種槍在一些局部地區的衝突和戰爭之中還有所使用,而令何煒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某克蘭軍隊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戰爭中將倉庫中的馬克西姆重機槍廢物利用,加裝現代化的瞄準鏡後用來打無人機. 

 總之,這些陸軍突擊總隊需要測試的蘇式輕武器也都是經典之作,但性能上和陸軍突擊總隊現有的各種輕機槍比起來也沒什麼優勢,何煒對它們也是興趣寥寥,擺弄了幾下就丟開,走向了正在試用蘇式戰車防禦炮的陳信生。 

 對於補充來的這些老毛子火炮,何煒可很是興奮,那六門四十五毫米的戰車防禦炮自不必多說,本來就是何煒申請補充的,必然是日後突擊總隊的裝備,而那四門小山炮,理論上說還不能算是突擊總隊的裝備,屬於是軍委會敕令軍政部下發給突擊總隊進行測試的武器。 

 可這寶貴的山炮,既進了他何某人的挎兜,那就斷沒有再送出去的道理,若是再把這四門山炮裝備在突擊總隊,那突擊總隊的炮兵火力可就相當可觀了。 

 四門蘇式七十六毫米山炮,六門蘇式四十五毫米戰車防禦炮,再加上六門繳獲自日軍的九四式七十五毫米山炮,若是用這些火炮組成一個炮兵營,那突擊總隊的炮兵火力在國軍之中哪怕稱不上是傲視群雄,也足以位列前茅。 

 和日軍的一個野戰聯隊比起來也絲毫不怵,甚至還要強上幾分! 

 何煒走過去,興沖沖的對陳信生問道:“這些老毛子的炮怎麼樣?” 

 見到何煒走來,陳信生露出了半是哭半是笑的表情,指著蘇式戰車防禦炮的炮閂說道:“總隊長,這戰車防禦炮和山炮都還不錯,是好東西,我在軍校炮兵科讀書的時候在校內發行翻譯的校刊雜誌上看過這種炮的文章,這種蘇俄生產的戰車防禦炮是仿製的德國三十七毫米戰車防禦炮,老毛子先照著德國人的三七戰防禦炮仿了三十七毫米的,型號我記得是什麼m1930式,後來又照葫蘆畫瓢弄了個放大版的,把口徑擴大到四十五毫米,就是咱眼前的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