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233章 力挽狂瀾

第六:防禦圈內之防空部隊,海軍艦炮部隊,海軍水雷部隊全部進入各自戰鬥位置,做好戰鬥準備。

在做了如上的部署之後,肖將軍也在何煒的建議下,以憲兵司令部的名義聯絡前沿各個部隊,此舉當然是為了穩定前沿各個部隊長的情緒、

畢竟,現在衛戍司令部已經全部開溜了,留給各個部隊的只有一紙撤退命令,而衛戍司令部已經跑路的消息,前沿各個部隊是否知道也需要打個問號,指揮系統和指揮命令的傳達已經爛成了一鍋粥,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前沿各部隊長情急之下如果做出什麼專行獨斷影響戰局的指揮命令,那造成的後果可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憲兵司令部站出來通傳聯絡各部,填補衛戍司令部跑路後留下的指揮系統空白。

就在下關這裡忙著調兵遣將以應付陡變的局勢時,城內各部隊的情況也正如何煒所猜想的那樣,變的越發混亂。

而在這場混亂中首先動起來的倒並非是諸如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這樣的主力部隊,反而是從外圍撤下來不久的第二軍團和第一零三師。

第二軍團是原直魯聯軍老底子的地方部隊,下屬有第四十一師和第四十八師,參戰時幾乎都是新兵,在外圍的戰鬥中和日軍血戰了數日,本就傷亡很大,而後又撤回到了城內,接到了撤退命令後,這支大多由新兵組成且殘破不堪的部隊立刻就動作了起來,但是他們並沒有選擇向城內退卻,而是選擇了直接從城門處衝出去。

第二軍團由於到達金陵較晚,因此在戰前就偷偷於幕府山一線的江邊藏匿了不少船隻,故而,他們的第一選擇就是直接正面突圍,衝到江邊直接坐船渡江。

隨他們一起行動的還有第一零三師,這個師也是半中央化的地方部隊,是原黔軍系統的地方部隊,才撤退到城內不久,在金陵外圍的鎮江等地和日軍血戰了多日,也是損失慘重。

第二軍團的指揮官徐源泉和第一零三師的師長戴之奇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正面突圍,衝到江邊過江,於是,這兩支部隊乾脆來了個聯合行動,可最終的結果卻是事與願違。

殊不知,日軍在直接進攻金陵正面的同時,還派遣了部隊包抄迂迴,對沿江的炮臺進行猛烈攻擊,而在江邊的諸如幕府山炮臺等幾個炮臺要塞,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早就丟了個七七八八,因此,第二軍團藏匿起來的那些船隻,也自然全都落入了日軍的手中。

當第二軍團的兩個師和第一零三師剛剛衝出城突擊不久,便遭到了日軍的猛烈圍攻,然而,這三個師的官兵為了衝出城儘早過江,全都拼死向幕府山炮臺附近進攻。

可還沒有攻擊到幕府山炮臺,他們就碰到了一些潰逃的炮臺守軍,並從這些潰兵處得知,沿江的炮臺已經失守,那些提前藏好的船隻也被日軍付之一炬。

如此一來,第二軍團和第一零三師自然不能繼續向幕府山一線突圍,唯一的生路就是以挹江門下關和煤炭港附近的渡口,於是,第二軍團和第一零三師便卯足了勁兒向下關的方向衝去,緊接著,在城內的各個部隊也陸續開始撤退。

這些部隊在接到了衛戍司令部發來的撤退命令後,紛紛發去了電報,或者是派人去城內聯絡衛戍司令部部隊下一步的撤退事宜,可他們卻沒有得到任何回覆,派去衛戍司令部的人也發現衛戍司令部早已經是人去樓空。

電報聯絡不上,現場去又找不到人,在戰場上出現這種情況,饒是傻子都知道後方的指揮機關出了問題、

這種情況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各個部隊長再也坐不住了,紛紛開始了撤退行動,守備金陵的官兵們是英勇的,可當他們僅僅接到了一紙無比簡短的撤退命令卻又聯絡不上後方的指揮機關時,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種恐慌,這種恐慌來源於對混亂無序以及被拋棄的恐懼,他們可以在戰場上戰死,他們可以和日軍反覆爭奪寸寸土地,可他們對於被拋棄,對於無組織下的混亂的恐懼卻遠勝於戰死。

面對毫無組織,略勝於無的撤退命令,守軍各個部隊的部隊長都知道,只有誰下了先手,誰先趕到渡口,誰先搶到渡船,那誰就能有更大的生機。於是,基於此種考慮,一紙命令卻發揮了遠比日軍的機槍重炮更為強大的威力,曾經面對著日軍的重炮和飛機,機槍和炸彈誓死不退,拼死作戰的十幾萬官兵,就因為一紙命令和一紙命令帶來的恐慌,在極短的時間內,瞬息間土崩瓦解!

繼第二軍團和第一零三師之後,衛戍軍戰鬥序列內的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七師,第七十四軍,第六十六軍,第八十三軍,還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全都開始了撤退行動,而他們的目的地也都只有一個那就是下關。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