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228章 防禦圈 1

在挹江門門內,一座不高不矮的山體正冒著滾滾濃煙,此山原名“四望山”,系三國時東吳帝孫權等人登高四望之地,故稱“四望山”,昔日佈滿了青蔥數目和繁茂綠植的山體在日本飛機接連不斷的轟炸下已經全部付之一炬,焦黑的樹木和燃燒的草木升騰起了沖天的烈焰和濃郁的黑煙,在山體附近還橫七豎八的倒著密密麻麻的屍體。

這座山的慘狀,彷彿正是這座城市和這個國家所承受的痛苦縮影。

可在那沖天烈焰和滾滾濃煙中,唯有以花崗石砌築出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八個大字依然堅毅的傲然挺立其中。

何煒只見擁擠的人潮到了這裡,很快就被荷槍實彈的憲兵強行分流,還有大量身著黑色警服的交通警士拿著木棍四處指揮引導人群沿著馬路和支路街道分開行進。

主幹路上的擁擠狀況瞬間好轉,變的井然有序,憲兵部隊,交通警士各司其職的引流引導,何煒一看便知這是肖將軍的手筆,肖將軍的多重兼職中還有警察廳長一職,全城的警士盡皆歸他指揮。

看到逐漸有序的人流,何煒也覺得當初和肖將軍合作當真是一步好棋。

而在憲兵和警士指揮下分開的人群,則在憲兵的帶領下,進入各個狹小的街道路口和附近已經空無一人的建築之中暫時休息安置,而密密麻麻的百姓正沿著那大量沙袋堆積而成的簡陋通路,簇擁著攀上城牆,每一個沿著通路攀上城牆的百姓都面露喜色,彷彿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而那些暫時在街道和巷口,建築中休息的百姓,則滿是豔羨之色。

那一個個用沙袋堆成的通路,自不必說,也是何煒的手筆,他看著那些通路,又看著挹江門的城門洞,心中也是百味雜陳。

現在,幾乎所有的百姓都在用他搞出的這個沙袋通路直接攀爬上城牆,再以同樣的方式出城,而本應起到正常通行作用的挹江門城門,此時已經被憲兵封鎖住,拉起了封鎖線和封鎖杆,除了憲兵部隊的官兵和軍車之外,沒有一個百姓從此處通行。

在原本的金陵保衛戰中,為了抵抗日軍的進攻,中國守軍把挹江門的三孔城門堵塞了兩孔,僅僅留下了一孔供人通行。

在中國守軍發生大規模潰敗之後,退卻下來的各個部隊和逃難的百姓蜂擁而至,紛紛擁堵至挹江門,準備由此處出城渡江撤退。

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門洞孔,居然就成為了幾十萬人的生死通路。

然而,只有一部分先行趕到的百姓和部隊趁著人少時順著挹江門衝出,而更多的守軍和百姓則在這一狹小的通路中被擁擠堵死,軍民爭搶道路,相互攻擊。

最後,大多數人都沒能衝出這短短的幾百米,更沒有求得一條生路,等待的卻是掩殺過來的日軍。

&t;divtentadv>這一小小的挹江門門洞,竟成為了多少人的生死結界。

不知道見證了多少生離死別和悲歡離合。

當然,現如今,得益於何煒搞出來的這個臨時通路,出城的通路更多了,百姓的活路也就更多了,百姓出城的速度,效率和人數都成倍的增長。

只要出了城,再到下關碼頭附近坐上憲兵部隊的渡船渡輪,便可以逃離這座即將陷入敵手的金陵古城。

看著那簡陋通路上面露喜色的百姓,何煒頓覺心下大為快慰,心想他這一頓絞盡腦汁的折騰總算是沒有白費。

何煒帶領的行軍縱列,自然無需和百姓搶路,而是直接開向了挹江門門洞,門洞附近到處都是端著花機關槍和中正式步槍警戒的憲兵,附近以沙包堆積起來的臨時工事上,架著幾挺捷克式輕機槍,而在挹江門門洞上面的城牆上也同樣堆滿了沙袋。

憲兵司令部直屬重機槍營的十八挺加裝了高射裝置的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對準了天空,幾十名帶著黑色風鏡的射手正警惕的觀察著佈滿白雲的天空。

何煒率領的行軍縱隊停下後,步兵第二連連長方京立刻前去和守在挹江門門口的憲兵部隊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