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170章 艦炮與水雷

眾人頓時又是一陣鬨笑,這場會談,便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會談結束後,眾人立刻著手行動,而何煒的工作,要比他想象之中的輕鬆不少,金正強告訴他,不需要親力親為的帶人構築工事,只要把大致圖紙畫出來即可,有專業人士和足夠的人力來按照圖紙施工。

原來,憲兵為了在碼頭增設棧橋,不但投入了兩個憲兵團,還在南京徵集了一批工人和工程師,何煒只要把防禦工事的圖樣畫出來即可。

到時候畫好了直接讓憲兵領著人去照圖紙施工,憲兵甚至還徵集到了大量的混凝土水泥材料和一部分鋼筋,這就意味著工事的構築完全可以不侷限於普通的土木工事,他完全可以搞一些混凝土水泥材質的半永備工事,何煒二話不說,要來了工程製圖用的紙筆立刻開始繪圖。

總的來說,在下關附近的防禦工事,不僅僅是為憲兵準備的,同樣,也是為了以後的南京保衛戰所準備,歷史上南京保衛戰期間在下關這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十幾萬軍民擁堵於此,混亂不堪,如果在這裡構築了足夠堅強的預設工事再有良好的組織,何煒相信這裡的情況會比歷史上要好的多的多。

何煒想定的下關附近的防禦體系,最外層是挹江門前幾公里房屋街壘的巷戰防禦體系,中間一層是以挹江門城樓為核心的城牆防禦體系,最核心,則是下關碼頭外圍那正面五公里,縱深兩公里的環形工事。

這三層防禦體系構成的組合拳如果用好了,足夠日軍喝上一壺,不過怎麼佈置這三層防禦體系,何煒還要好好的籌謀計議一番。

這裡面最難搞的其實就是巷戰防禦體系,但是現在,何煒不可能做任何巷戰準備,因為百姓還沒有開始渡江,一旦開始渡江輸送,全城的人必須要通過挹江門附近進入下關待運,這個時候如果做巷戰準備,那便相當於把通路給堵死了,到時候人馬全過不去還運個屁的老百姓。

巷戰這一塊,何煒只能暫時放一放,能動的,就是挹江門城牆上的防守佈置和下關碼頭附近的防守佈置。

城牆上的防守佈置沒什麼說的,這種始建於明朝時期的城牆,也做不了太多的改造,論堅固程度,其實這些老城牆是相當堅固的,在歷史上,日軍攻擊南京時,使用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轟擊明城牆,根本起不到任何破壞效果,只能在城牆上打出一個小洞。

最後還是動用了大倍徑的一百毫米加農炮和一百五十毫米大口徑攻城重炮,加上抵進爆破才在城牆上打破了一個缺口。

可以說這些明朝時期造成的城牆是相當可靠的,但它也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點,那就是在城牆頂部缺乏有效的掩護和隱蔽設施。

歷史上國軍在守備南京外圍明城牆時,部隊全都猥集在城牆之上,但卻沒法子對城樓下的日軍進行有效的攻擊,反而被日軍以猛烈的火力死死的壓在了城牆上。

何煒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城牆上構築大量的低矮小型混凝土地堡,這是唯一的辦法,不管怎麼樣,躲在地堡裡面機動開火射擊,總比無掩護在城牆之上被日軍的火力壓死在城樓垛子後面強。

下關碼頭最內層的防線部署,就要簡單的多,何煒的意思就是以下關碼頭為中心,形成一個縱深兩公里,正面五公里的防禦圈。

這一防禦圈又分外中內三層防禦陣地,每層陣地都為環形陣地,陣地主要結構為土木結構的塹壕防禦工事,輔以各種混凝土結構的碉堡,各層陣地之間又以交通壕互相連接,而在最內層陣地的後方,則構築有為海軍艦炮準備的混凝土炮臺工事。

如此的防禦體系,說是有多堅固,那自然談不上,畢竟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但作為南京撤退的後路保障,問題亦是不大。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