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87章 軍部會議2

  炮兵第五團系中央軍獨立炮兵,裝備的是最新式的博福斯七十五毫米山炮,團長史宏熹上校,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全面抗戰爆發後就奉命開赴北方配屬給第一戰區作戰,結果所屬炮兵,被以營連單位分散使用,配屬給各個步兵部隊,一個好好的炮兵團就從來沒有集中使用過,被拆的七零八落,等到此次奉命馳援忻口時,史宏熹所帶的部隊,就只有第五團的團部和一個炮兵營了。

  趙紀三的這個山炮營本來是五十二軍第二師的師屬炮兵營,忻口會戰前不久,第五十二軍從保定撤下來不久,為了增強拼湊忻口守軍的炮兵火力,愣是讓第二師的山炮營脫離了建制,拖著八門日本造大正六年式山炮,開到了忻口。

  炮二十七團團長張映啟倒是最淡然的一個,他本來就是晉綏軍部隊,全團齊裝滿員的裝備著三十六門晉造一三式七十五毫米山炮,都是閻主席的子弟兵,全團官兵都是土生土長的山西子弟。

  現在配屬給第十四軍作戰,完全是服從上面的命令配合友軍,一群中央軍的幹部在吵嘴仗,也沒有他插話的份,倒是顯的很淡然。

  在他身側,抱著同一心態的還有炮二十三團第二營營長趙隱峰少校,他同樣也是晉綏軍系統內的炮兵,不過和另外幾位不同的是,他的炮營裝備的是十二門太原兵工廠生產的晉造一八式八十八毫米野炮,可謂是冠絕群雄!

  這幾位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炮兵軍官,國軍陸軍中,向來是以步兵為先,在步兵老大哥面前,炮兵就只有配合作戰的份,根本就沒有多少參與決策的權利,而且國軍對於炮兵的使用水平不高,也大大桎梏了這些炮兵軍官自身才學能力和火炮威力的發揮,這幾位炮兵軍官也懶得參與進步兵軍官的爭吵中,只等著上頭下達戰鬥命令,完全是任你爭來吵去,我自巋然不動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