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58章 步兵戰術:起源

 取而代之的就是散兵群戰術,相比於散兵線戰術,散兵群戰術的要點就是原本作為最小作戰單位的步兵連徹底打散開來,以步兵班為最小作戰單位,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許多性能優良的,諸如zb26,啟拉利ke7,勃朗寧bar,哈奇開斯m1922等輕量化的機槍應運而生,為機槍下沉裝備到基層步兵班創造了物質條件。

 散兵群戰術下每個班都裝備有輕機槍,步兵班內可以按照裝備,任務分成若干個組,在戰鬥中,這些組互相掩護,突進,徹底崛起了舊有的散兵線戰術。

 中國軍隊,實際上從北洋開始,一直都在使用拉散兵線放排槍的散兵線戰術,儘管像對於散兵群戰術至關重要的輕機槍等新銳兵器也早已被引入中國,但是這些兵器並沒有使中國軍隊邁入散兵群作戰的關口,很多軍隊只是單純的引進輕機槍,但完全沒有戰術上的革新,比如最早買輕機槍的東北軍,財大氣粗,直接從捷克進口大量zb26輕機槍裝備部隊,火力不可謂不兇悍。

 精銳的東北軍國防旅,一個步兵連就有十二挺捷克式輕機槍,因為東北軍的編制是一個連三個排,每個排編制四個班,這樣每個班都裝備有一挺。

 但是東北軍步兵的戰術依舊是散兵線,只不過每個班有一挺輕機槍罷了,如果說以前是使用步槍的排槍射擊來構成火力線,現在不過是在排槍火力線中增加了輕機槍的火力輸出罷了。

 如中央軍,也引進了不少瑞士製造的啟拉利輕機槍,但當時卻稱之為自動步槍,從這個名稱,也可以看出當時對輕機槍在戰術上的定位並不明確。

 曾經參加過一二八抗戰的八十八師和八十七師也配備有這種啟拉利“自動步槍”,可是還是由於定位問題,編制也更為奇怪,八十八師和八十七師當時每個排編制有六個步兵班,其中三個是全部裝備步槍的步兵班,稱之為衝擊班,另外三個班則裝備了步槍和啟拉利自動步槍,稱之為自動步槍班,這一龐大的怪胎編制不僅沒有使以輕機槍為核心的步兵班散兵群戰術得到普及,沒有做到每個班一挺輕機槍,反而使得步兵排的編制變的臃腫不堪。

 一個排長很難同時指揮多達六個步兵班,最後不得不在軍官排長之外,給每個排又增加了一名加強指揮的軍士,稱之為“半排長。”,才堪堪解決了指揮臃腫的問題。

 貫徹先進的散兵群戰術自是無從提起!

 一九三一年的一二八抗戰,採取這種編制的八十八師和八十七師,面對的是已經全面採取散兵群戰術的日軍,瘋狂的日本人不僅僅將輕機槍下到了步兵班,還搞出了擲彈筒這種類似簡易版本輕迫擊炮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