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291章 孔家命運的岔口

  “三司欽差,攜孤詔書,有抽調水師營寨協助,調查蘇州府上下涉謠之權力。”

  “三司各自獨立調查。”

  “無論是誰,無論是什麼身份。”

  “都要一查到底。”

  “將蘇州府受謠言之聚嘯,朝廷官員被害之始末,原原本本的查清楚。”

  “涉事舉子,一律取消三年科舉資格。”

  “殺人兇手,幕後主使,一律登報,遊街,再押解進京,聽夠處置。”

  “如何?”

  常升點了點頭,對朱標的處置不予置評。

  就像他說的,孔家不知道要對付他們的人是東宮,所以留下了許多破綻。

  並不難對付。

  只要抓住這些破綻,將孔家隔離,孤立成島。

  他們便翻不起浪。

  只能眼睜睜看著那把砍人的刀,一點點的架到他們的腦袋邊。

  至於那些舉子。

  之所以要大張旗鼓的將他們遷到一處。

  除了穩定局勢,斬斷謠言的發酵,也是對他們的一次殺雞儆猴。

  畢竟是有讀書人拎不清自己的定位,衝擊了朝廷特聘的大儒,致使賀峻死在了他們衝擊的陰影下,還藉著讀書人的名頭藏在舉子中,妄圖得到庇護。

  為了不讓這些舉子在今後有樣學樣。

  自然是要當著他們的面,將那些造謠生事和聚眾衝擊大儒府宅的舉子們拉出來“批鬥”。

  只有讓犯事的人認識到了自己的愚蠢和因愚蠢付出的代價,併為之痛哭流涕。

  其他被嚇唬的舉子們,才會在將來的科舉和為官中多一份敬畏。

  同時,也是要藉著三司在他們之中公開辦案的調查流程,讓剩下的舉子相信朝廷的公允和威信。

  這樣,當幕後黑手是孔家,且朝廷要對這批在背後造謠生事的孔家族裔進行處罰事登報傳出去,那些對孔家天然有好感的讀書人才會從他們這瞭解到一個真正的孔家,破滅掉孔家身上那股子神聖性。

  這可大明日報乾巴巴的報道來的更容易讓人震撼和接受多了。

  至於對涉事舉子的處罰。

  雖說直接永久取消都不算冤枉。

  但這麼做了,容易讓人說朝廷不近人情,同時有損朱標的形象。

  但懲罰輕了,又豈不到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