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182章 有人想摘桃子

  在得知不斷有儒學旁支被合併或打壓後。

  他們更是派了不少直系且名望足夠的孔家子弟親自南下,以示誠意,在一些家族失勢之時,邀請他們北上。

  或落戶孔家。

  或與孔家結作同盟。

  目的是重修一部由孔家校訂編纂的四書五經集。

  朱標的面色有些凝重。

  “孔家在天下士林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便是宋師被父皇欽定為天下第一文臣,在孔家的底蘊面前也顯失色。”

  “如若孔家一定要和宋師他們打擂臺。”

  “在吸納了這些在學爭中失勢的儒學旁支,總結了他們的失敗教訓,瞭解了宋師這邊官學的校訂方向和大致內容後。”

  “只需幾月。”

  “憑藉孔家的底蘊,不是修不出一本可以和宋師他們打擂臺的四書五經注本。”

  常升面色平靜。

  彷彿對孔家的反應早有預料。

  “孔家的立身之本,就是對於儒學的解釋權。”

  “如若根基被挖。”

  “孔家的沒落便是遲早的事。”

  “如此一來,天然受仕林追捧的孔家,急不可耐的跑出來摘桃子的行為也就不稀奇了。”

  熟讀歷史,瞭解孔家的常升,可太明白如今的孔家到底是個什麼尿性了。

  歷經了多少王朝。

  藉由孔子的名頭,把持者儒學的絕對最終解釋權,不斷順應時代變化,君王需要,在讀書人的水捧船高中,與多少代皇帝達成隱晦的政治互利,完成了將自家祖宗神聖化的宣傳。

  他們這些人作為孔家的後代,身上自然多了一層來自老祖宗賦予的神聖光環。

  尤其在山東一代。

  堪稱皇帝老子來了都沒孔家人好使。

  如今的孔家,就是一群披著讀書人外衣的投機者。

  為了保證自己的超然地位,身為地地道道漢人的他們,可以堂而皇之不要臉的給忽必烈都加上一個儒學大宗師的尊號。

  而面對以民為本,泥腿子出身的老朱。

  他們卻打心眼底瞧不上。

  畢竟以民為本了,哪還有老百姓願意榨乾一身骨血去奉養一個偌大的孔家呢。

  於是在大明朝的開國大典時,老朱三番五次誠心誠意的邀請,讓當代衍聖公來參加,可是孔家的衍聖公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