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51章 還得是你啊

  “不過三百字。”

  這是念誦最精煉內容的學士。

  “若是稍加行文,使之流暢,一篇奏書實際所用的字數大約五百即可。”

  “那就以五百為計。”

  “倘若讓茹太素之流的官員,將每回奏書的行文都精煉至五百字,太子可知,換作陛下、娘娘,他們會如何處置嗎?”

  朱標心中浮現腹稿。

  但他還是搖了搖頭,充當了一個稱職的捧哏。

  “訂立奏書格式,限制奏報字數。”

  “違者,罰。”

  “這大概就是陛下的處理方式。”

  老朱不予置評,只是用手捋了捋鬍子。

  “那,下面的官員會如何應對呢?”

  常升提了一問,又自問自答到:“如茹太素之輩的,大概會不尊此制,即便捱打也在所不惜,甚至還能博得他夢寐以求的清名,為士子清流所頌。”

  “可若是心懷不滿,或是聰明但無德,自以為是,如楊憲,胡為庸之輩。”

  “他們就會鑽出另一個窟窿來。”

  “陛下不是要精簡嗎?”

  “那他們就給你精簡到底,或是隻精簡幾個關鍵之處。”

  ”譬如,山東大旱,餓孚千里,各府餓死萬餘人,請求朝廷撥款賑災。”

  “陛下乍一看見這個奏報,先是看見餓孚千里,隨後看見各府總共只餓死萬餘人,心中應當是慶幸的。”

  “可是,如果是各府各餓死萬人呢?”薆荳看書

  “行文內容不都一樣嗎?”

  “萬人具體是多少?”

  “九千餘也是萬餘人,一萬九千餘也是萬餘人。”

  “隨後,陛下令他們緊急調用常平倉糧食賑災。”

  “他們給陛下回了急奏,說調動了糧食十萬石餘。”

  “陛下不若猜猜,這是調撥了十萬石糧,還是十三萬石糧,亦或是十九萬九千九百石糧呢?”

  老朱忍不住的磨了磨牙,雖然只是推演,但常升所說,著實太像是他能做出來的事,而且事後他大概還不會追究,甚至對賑災有方的主官下旨嘉獎。

  以至於他不自覺的代入被矇蔽的角色。

  火由心生。

  這幫壞心腸的讀書人,果然從根上就爛透了。

  “別扯這麼選,你只要告訴咱,若是潤物細無聲該怎麼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