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 作品

第50章 你說誰是莽夫啊?

  一邊吃喝,一邊還能從剛剛批閱的奏摺中,討論一下大明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現有短板。

  每當翰林學士挑出了奏章的重點並大聲誦讀,兩人才簡單商量,由朱標給出批覆。

  吏部的刀筆吏全神貫注傾聽朱標的批閱,然後才小心的錄於奏章上。

  然後交給校書郎逐字複核。

  “我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政務竟能處理的如此簡單。”

  這種把專業問題交給專業人士解決,然後將所有問題追根溯源的便利,朱標表示,試一回就戒不掉了。

  這大概就是未來大明內閣制的雛形。

  “只是,集中在這兒的奏書大多都是牽涉民生國策的國家機密,處理政務固然方便了,可這人多眼雜的,該如何保證不洩密呢?”

  常升一臉安啦的攤攤手:“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只要有心打聽,哪有買不到的情報。”

  “越想保密的久,往往就要付出越高的代價。”

  “咱們只需要保證機密在需要的時效內保密即可。”

  “就比如鞏昌府滅門案。”

  “只要查出真兇,這奏書的價值便只剩在刑部案牘庫中吃灰。”

  “這樣,保密起來就容易多了。”

  “況且,姐夫沒看出來這種模式的好處嗎?”

  朱標愣了愣,隨即恍然到:“你的意思是,時時抽調一些基層官吏,培養官員?”

  常升哭笑不得反問:“雖然是個辦法。”

  “但這能培養幾個官員?”

  “真想培養幾個獨擋一面的,哪個不得在這呆上個一年半載。”

  “能頂的上六部五寺的缺?”

  “真要補缺,還得如科舉一般,讓補上來的基層官員自發學習,大浪淘沙才是。”

  “好比科舉的教材是四書五經。”

  “這些奏章,不就是基層官員的“經史子集”嗎?”

  “而讓姐夫專門挑出來,交由內侍謄抄的奏書,姐夫不覺得,很適合充當太孫搭配經史子集講學的實例嗎?”

  在後世,因為信息大爆炸。

  很多政府文件都在網絡上公示。

  機密的紅頭文件,基本也不會落到檔案室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