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1





杜甫同樣驚疑不定:“楚姑娘何時換了曲風?”




聽著豈止是關西大漢彈奏鐵琵琶,分明像老秦人擊甕叩缶、彈箏搏髀的架勢。




“雖是下里巴人,但聽來卻是頗為豪壯,讓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種豪情。”李白反應過來倒也接受良好,笑眯眯地道。




更妙的是配上水鏡裡形形色色的人物,江湖豪俠之風撲面而來,他感興趣極了。




中唐。




白居易笑眯眯道:“大河向東流,起句俚俗卻極有氣魄,倒似是取意蘇東坡的‘大江東去’,俗中有雅,好曲,好詞!”




他倡導俚俗,這曲詞倒是正中他的下懷。




南宋。




辛棄疾面露讚賞:“生死之交一碗酒,果是豪俠之風。”




聽得他都有幾l分想拔劍起舞了。




明清兩代。




對俗文學接受極高的文人們比諸位前輩更能適應這樣的曲詞,蘇州城中,金聖嘆拍案擊節應和,話裡話外都是驚喜:




“‘水裡火裡不回頭,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端的是梁山好漢的作風,寫得好!”




“句末以一‘哇’字作節,一為成韻,二來也增添了慷慨之氣,提心攝魄,與梁山好漢正是相得益彰!”李贄同樣滿意。




奉天殿。




朱元璋只覺聽出了一身壯志豪情,嘖嘖道:“不知怎的,咱倒是想起了當年轉戰南北驅逐蒙元的場景。”




若當時聽著這樣的曲子,他必定會多砍幾l個元軍的人頭。




廊柱下的朱權欣然點頭,是支好曲子,聽著真想出去快意江湖啊!




楚棠並不知曉一首《好漢歌》跨越時空,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老祖宗強勢洗腦,歌曲播放完畢,許多人還沉浸在快意恩仇的江湖氣裡,她清清嗓子道:




【歌聽完了,大家的dnA應該動了吧!剛剛這首《好漢歌》正是央版水滸的主題曲,劉歡老師粗獷豪壯的嗓音和這首歌簡直無比契合!記得有外國友人說聽了這首歌他都想上梁山了,側面證明這首歌相當有感染力。】




“詞質樸,曲名倒也相當質樸,大俗即大雅啊哈哈!”水鏡下的白居易不吝欣賞。




明朝。




李贄拊掌叫絕:“《好漢歌》,這個名字倒是十分相配。”




那畫面裡的人也選得好,形神各異,氣宇軒昂,當得一聲好漢!




文人各自贊嘆,而太極宮裡的李世民卻是神情微頓,沉吟道:“上梁山?”




不怪他敏感,前隋大業年間,豪傑並起,瓦崗寨便有一之反隋之軍,自古匪盜又有嘯聚山林之說,剛剛那曲詞裡“路見不平一聲吼”之句,江湖遊俠之氣極重,難道這歌裡唱的好漢,都是一群匪徒?




北宋。




趙匡胤同樣心神一緊,他對“教頭”這兩個字自是熟悉,但上梁山......




“莫非這歌裡唱的好漢,實際是一群匪徒?”




【不過比起歌裡的快意恩仇,我們今天要講的林教頭林沖,卻不是個典型的快意恩仇的人物。】




楚棠切換ppt。




【林沖的故事大家很熟悉,出自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而今天要講的這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在必修下冊第六單元,推薦大家有條件的翻一下課本哦!沒條件也沒關係,一起聽就可以了。】




【水滸傳》初名《忠義水滸傳》,關於它的作者歷來有些爭議,有施作羅編、羅作、施作羅續等各種說法,也有乾脆認為施、羅都是託名的,我們還是按照熟悉的說法,將之認定為是施耐庵所作。】




一連串施啊羅繞口令似的險些把眾人繞暈了,白駒場裡的施耐庵更是懵了一瞬:怎麼差點就痛失著作權了呢?!




蘇州。




金聖嘆




激動不已:“什麼施作羅續,羅貫中分明是狗尾續貂!水滸一書只有前七十回才是精華!”




他一邊敲桌子一邊為心愛的小說正名,又想起坊間流傳的百二十回本、百回本,心裡愈發覺得不滿:“不行,我要為水滸評註,好教天下人知曉,前七十回才是真正的《水滸傳》!”




【順便說一下,四大名著的作者除了《紅樓夢》基本可以確定之外(當然也有人有異議),另外三本其實都有些說道,這一方面是因為《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都是歷代累積而成的故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資料不全,羅貫中的生平就已經不甚清楚了,施耐庵資料貌似更少一些。




這背後一個是時代原因,另外就是文化環境使然了,在傳統觀念裡戲曲小說都不夠正統,雖然頗受民眾青睞,但在正統文人眼裡則難登大雅之堂。】




這話說得,元明清三代致力於戲曲小說的文人俱是心有慼慼,楚棠說的是實情,話本戲曲,本便不如詩文,常常被目為不務正業之舉。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忍不住露出微笑。“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可是上了後世的教材,水滸等書更是被後世稱作四大名著,名著誒!四捨五入不就是列入經典了嗎?!




一時間,許多小說家的頭都昂得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