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 永遇樂、聲聲慢4



唐朝。




聽完全程的李世民同樣很受啟發:“武帝對匈奴用兵,固然有傷民之害,但當時局勢,不戰無以立。河西走廊一路連接西域,通使外邦之事楚棠亦反覆提及,我們的動作,也應當加快了。”




長孫無忌點點頭:“大唐同西域諸國聯繫本就緊密,主要是海外諸國,陛下的意思,是眼下的人,還不夠?”




李世民頷首:“疆域之大難測......”他擰眉,“後世這‘一帶一路’是怎麼形成的?”




雖然如今的大唐毋庸置疑是世界格局的頂端,但誰會嫌自己的影響力大呢?他琢磨著楚棠的話,想看看是否能借鑑一一。




明朝。




由於被透露了永樂盛世,近期處在不尷不尬又隱隱被老爹考校狀態下的朱棣遲疑了又遲疑,最終下定決心似的向朱元璋說道:




“父皇,要不我們試著,把海禁...開了?”




【好了,永遠在跑題的路上,我們來把話題掰一掰。】




眾人聽到這句話忍不住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是啊,如霍去病這樣的天降英才,誰又能忍得住不多說幾l句呢?




得知自己擁有衛、霍雙璧的漢武帝更是滿意得不得了:“沒關係,這樣的跑題朕喜歡,下次多來點。”




咸陽宮。




嬴政抿著唇目光深沉,是後世文人寫秦的太少了嗎?怎麼跑題就是跑不到大秦?




南宋。




辛棄疾又灌下一杯酒,搖搖頭苦笑:“漢武傲骨,衛霍爭功。見了冠軍侯之功績,更見國朝窘迫......”




陳亮聞言臉色一變,四處看了看方才低聲道:“幼安,你膽子也太大了,這話也是說得的?!”




漢武傲骨,這不是指著官家罵嗎!




辛棄疾苦笑著擺擺手,沒有再說話。




北宋。




趙匡胤青著臉。他不曾拿下河西走廊,他的後代更是連汴京城都守不住!




【自霍去病之後,封狼居胥成為武將的最高目標。這樣的功績當然讓人眼紅,宋文帝劉義隆就是這樣一個有夢想的人。】




“等等......”




劉裕回過味來了:“車兒怎麼是文帝?”




劉義隆是他的三子,小字車兒。自小被三叔劉道規撫養,三叔去世方回到本家。這個兒子姿容修偉。博覽群書,倒也是個好的,現在還在荊州做刺史呢。但這太子,也輪不到車兒這個老三來當啊!




荊州府的劉義隆也懵了一下,他?宋文帝?!




默認自己是皇太子的劉義符:......




腦補了一出兄弟鬩牆煮




豆燃豆萁的大戲。()




【劉義隆是劉裕的第三個兒子,由於兄長太廢,就被權臣擁立為皇帝。按理說他也是有些作為的,要不諡號也不會是文,歷史上好像有元嘉之治吧!】




?春山有信提醒您《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劉宋。




劉裕心情複雜,兒子有出息他該是高興的,但是,權臣擁立......他咂摸著這幾l句話,神情諱莫如深。




堂下侍立的徐羨之等人心頭一驚,臉色也慎重起來。




被“太廢”兩個字砸了一臉的劉義符臉色一陣紅一陣白:“說誰廢?他劉義隆厲害怎麼還倉皇北顧了?!”




當誰讀不懂詩詞啊!




【但他缺乏軍事才能,三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大家看註釋,劉義隆素有收復失地的志向,但為人好大喜功,他命王玄謨組織北伐。王玄謨這個人我也不太聽說過,就百度了下,然後看到了其中一個標題:十大草包將軍。嗯......行吧!】




王玄謨:草......草包?!




【不過,王玄謨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將門之後,口才也很好,向宋文帝陳說北伐的方略,宋文帝覺得這歌餅畫得挺好,就對殷景仁說,聽了王玄謨的奏議,真讓人有封狼居胥的氣概啊!於是一個敢說,一個敢用,倉促出兵,就給北魏送經驗了。】




“混賬東西!”




劉裕當場大罵:“出兵打仗豈是兒戲?!想當霍去病,也不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斤兩!”




荊州。




劉義隆有些慌了。南北分治以來,北方異族向來虎視眈眈,這一戰輸了,對劉宋又是多大的打擊?!




“王玄謨,真是個草包!”




他大聲罵著,彷彿這樣就能掩蓋自己因好大喜功而造成的決策失誤似的。




北宋。




熟知典故的一眾文人與已經初步摸清辛棄疾借古諷今套路的趙匡胤臉色俱是一沉,心裡忽然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




別不是......南宋也出了一個王玄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