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登高8





杜甫忽然站起身,神情中透著堅定:“我要入長安。”




李白頗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杜甫抿抿唇,臉上是青年人特有的執拗:




"國家之危近在眼前,若陛下聖明,聽得水鏡示警,誅奸佞而勉政事,我自當求仕進而盡綿薄;若…




…陛下仍舊不察,那邊便用我的詩筆,罵權奸,書民困!"




"好!”李白大笑起來, “好一個杜子美!我與你同去!"“太白兄你……”杜甫有些意外。




李白輕輕一笑:“李白是大唐的李白,不該只染盛唐之光修身,而不為盛唐平天下。危時已窺,正當為國事起、為蒼生起。"




“說得好!”杜甫朗聲一笑, “你我二人同去!”




【杜甫與李白,是大唐最耀眼的雙子星。李白為自己給出的自畫像,是一隻大鵬。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但九萬里風鵬正舉,青天大道尤不得出。




所以他又哀嘆: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杜甫給自己的自畫像,則是一隻沙鷗——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沙鷗。極大與極小兩種意象,或許折射出兩位詩人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時代印記。




但大鵬困折,沙鷗飄零,兩位天才詩人最終都沒有實現最初的理想。從《望嶽》道《登高》,從24歲到56歲,從盛唐到亂世,到底需要走多久?




大曆三年,杜甫出峽,但未來該去哪裡,他也不知道。他有的,只是江上一葉孤舟。晚年漂泊,凍餒難言




大曆五年,冬。老病交加的杜甫在那葉孤舟上溘然病逝。他沒有去到長安,也沒有回到家鄉。沙鷗零落於天地,而大唐,也像這葉孤舟,在歷史的長河上浮沉飄搖。】




初唐。




聽完自家孫子的一生的杜審言捂著眼睛落淚。他尚在壯年,大唐也僅傳三四,可他卻在水鏡上看到了自己孫子的漂泊孤苦、凍餒病逝,看到了大唐由煌煌盛世走向衰薄。




為什麼兩首詩的風格會相差這樣大呢?是因為孫兒餘下半生,全是血淚;因為大唐餘下年歲,動盪不已。




“我寧願孫兒不做這個詩聖,不寫詩史啊!”




他想起楚棠之前唸的一句詩,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丘山。可如果可以,屈原寧願不要這辭賦高懸,也不願見得楚都傾頹。他也寧願自家孫兒,永遠是裘馬輕狂的五陵年少。




蔓州。




家人伏在他的肩頭哀哀地抽噎,杜甫枯度的手輕輕拍著他們的肩膀,似是安慰,




又似是倉惶。從青年到老年,從盛世到衰退,他眼看著時光流逝,自己卻無所作為;眼看著國運傾頹,自己卻不能濟世安民。




"飄飄何所似,天地—沙鷗。可惜,這樣的沙鷗,不止老夫一人。"興慶宮。




李隆基呆呆地坐在御座上,連高力士叫他都沒有聽見。大唐,真的會變成這樣嗎?他明明才自得於自己創下的盛世,僅僅因為他寵愛一個妃子,喜歡一個可心的臣子,大唐便亂了嗎?




他半生殫精竭慮,享受一下又怎麼了?




“殺了他們,”他目露兇光, “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都是因為他們這些亂臣賊子。殺了他們,大唐就不會亂!"




御座上的君王似瘋了一般,撐著椅靠起身,想要去手刃那些國賊。




"殺了他們,朕就還是明君……"




"陛下,陛下悠息怒,奴才這就去傳旨……"




高力士手忙腳亂地將他拉住,話音未落,一個內侍便從殿外滾了進來,撲通一聲跪下,張張惶惶地開口:




"陛……陛下!驛站急報,安祿山在押解入長安的路上被譁變的軍士殺死,李相和楊大人也被黃衫客潛入家中刺死,兩邊府邸全都亂套了!"




唐朝的黃衫客,還殘存著秦漢的遊俠之風,最是嫉惡如仇,聽了水鏡的講述早就義憤填膺,竟不遮掩,於長安城中白晝殺人。




李隆基聽罷第一反應是怒,那些軍士和黃衫客竟敢如此大膽,藐視皇威!但很快他就平靜下來:




"死了正好,免得朕動手,殺了這三個賊子,朕還能……"話未說完便被一人高聲打斷: “您不能了!”




李隆基驚愕地抬頭,就見想來謹小慎微地太子李紹(李亨)領著一隊人馬持械闖入,人群中還有一些眼熟的皇族勳貴。




李隆基的眼神銳利起來,顫著手指著他們,不可置信道:“你們……你們想幹什麼?”




李紹冷笑一聲:"父皇,水鏡示警,悠失德於大唐,引發民怨,還是發下罪己詔,退位吧。"




“哼,孽子,你想做唐肅宗嗎?唐肅宗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朕是你的父皇,是大唐的天子,你這是大逆不道!"




李隆基氣得




破口大罵,李紹對他的態度並不在意,揮手讓手下控制住殿內諸人,他持劍上前:“君舟民水,父皇還是順應民心,下詔吧!”




太極宮。




李世民掩面長嘆: “朕馬上征伐,繼位以來夙興夜寐,民有一憂,則三省吾身,恐百姓遭難。每讀史書,不由恨秦二世昏庸、桓靈無道、煬帝暴虐,何普想大唐會有李隆基這般後輩君王,一手開創盛世,又一手斷送國運。"




他想起楚棠說的,無論李隆基的粉還是他的黑,都希望他能早死。李世民覺得他們說得沒錯。




“李隆基,你為什麼不早些死啊!”




武周。




武則天揮了揮手: “將李隆基貶為庶人。”




堂下的李隆基渾身一顫,不可置信地抬頭: “皇奶奶,您不能…”




“朕為何不能?!"武則天眼中精光湛湛, “水鏡示警,萬民皆知,難道你還想安安穩穩地做你的唐玄宗?"




"孫兒……孫兒還有開元盛世!"




“但你還有安史之亂!"武則天毫不留情地打斷他的話, “你以為,天下人敢讓你冒這個險麼?"




“帶下去。”




李隆基頓時慌了神,他再成熟心智再冷靜,也只是個少年人,當下便哭喊道:




"不要!祖奶奶,孫兒知錯了,孫兒不是那個李隆基,孫兒不會寵幸奸佞,祖奶奶……!"




哭喊聲漸漸遠去,武則天長嘆一聲,靠坐在軟榻上,眼中略顯疲態。一個豐麗的身影走了出來,不輕不重地按上她的額角:




“母親。”




武則天閉著眼睛,略略往後躺了躺: “朕可以還政於李唐,卻不能將江山交到一個半生昏聵之人的手裡。"




她悠悠嘆息, "太平,你若是個男兒身便好了。"




太平公主眼神微頓,隨即輕輕地笑了起來: “母親,您不也是女子麼?”武則天嘴唇微動:"這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