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夢遊天姥吟留別7





謝靈運望著水鏡,見識過《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倘恍,又見識過《蛋道難》的奇崛,這首詩,又會有怎樣的驚人之想呢?




水鏡上出現一排排文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劉宋。




謝靈運發現自己錯了,他以為李白的詩總是奇崛闊大,可沒想到,那人也有這樣的清麗至情之筆。透過文字,他彷彿看到了幾百年後的長安城中,白衣的詩人舉杯邀明月與自己的影子共飲,且歌且舞,如謫仙瀟灑,又似失意的人落寞。




劉宋代晉,他在新朝多有難行,無法實現自我價值的,豈止是百代之下的李白?謝靈運舉杯,與那個遙遠時空裡的詩人對飲,就像看見另一個自己。




齊地。




杜甫低頭輕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看似三人,卻實為一人,李太白在長安,孤獨啊!"




他隔著煙樹眺望長安城,心中慢慢做下一個決定——他要去長安,訪李白!




【李白孤獨嗎?他是孤獨的,儘管此時他正處在人生最風光的時刻,他卻仍舊感受到一種莫大的孤獨。




白天,他可以出入官禁,結交王侯,可在夜色下,他只有一個人,與他相伴的除了天上的明月,就剩自己的影子。




他又想要乘風歸去了。】




北宋。




蘇軾深以為然:“玄宗即不肯重用他,他的性子必然為奸饞小人所嫉,看似鮮花著錦門庭鼎沸,實則並無一個知交,李太白此時,想必已經生出辭官之心了。"




蘇轍道:“太白性情卻是有




些不合時宜,然則如果他當真有現實的考慮,他的逸興便無法遺飛。”“子由說得是,太白若和光同塵,我等便沒有好詩了。




【李白的生命中始終都在追求進退之間的自由,進可立足朝堂,一展抱負;退可以寄情山水,酒月為伴。或許,我們可以用蘇軾的一句詞來概括這種狀態:




用合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




長安院落。




李白輕聲咀嚼蘇軾的那句詞,忽而暢快地大笑起來: “好!說得好!用舍行藏何必拘束?蘇軾是我道中人!"




孔子有言,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既然聖上不肯用他,他何必再留在廟堂?李白心中一片暢快,不知什麼時代生出了這般和他脾性相投的人物,若是可以,真想與他對酒談詩,不醉不歸。




尋陽。




年老的陶淵明面露欣然,他這一生與塵網浮沉,進退反覆,最後終究是選擇棲居田園。用舍由時,行藏在我,入世出世,終究只在自己的權衡之間啊!




南山之上,有秋菊悠然綻放。袖手何妨,閒暇處,自有好江山。




北宋。




蘇轍雙眼放光:“兄長此句甚妙,超然灑脫,有莊周之概!”蘇軾一邊覺得微妙一邊忍不住露出笑臉:"不知全詞如何,水鏡如今所提俱是斷章。"而且還全是後來的他寫的。




“全詞自然也是甚好!”蘇轍對自家哥哥非常有信心,水鏡已經提到兄長几次了,他有預感,後面一定會有兄長的作品!




【天寶三年,朝堂之上暗流湧動,賀知章告老還鄉。賀知章是李白在長安唯一的知心朋友,他一走,李白也萌生了退意。




皇帝不曾重用他,因為天性傲然,權貴也開始排擠他。李白看到了自己前路的幽暗,他終於決定上書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