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2





【面對這樣的情況,曾經親歷過饑荒的袁老壓力可想而知。一代代農學專家深入稻田,潛心研究,古老的農業國為他們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我國種植水稻的歷史十分悠久,據《史記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說是大禹讓一個叫益的人把稻中分發給農人播種,這是最早關於種植水稻的記載。】




漢朝。




司馬談拍著兒子的肩膀:“這部史書竟是從夏朝起筆,視野宏闊,有大家風範啊。”




尚及弱冠的司馬子長眼中閃爍著少年人一往無前的豪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孩兒也要遊歷天下,採集舊聞,寫一部良史!”




“好,好!”司馬談大笑起來,“好兒子,有志氣!”




【此後歷朝歷代,水稻耕作不息。】




【春秋時期,水稻畝產有一百斤左右,漢朝是一百二十斤左右,魏晉南北朝有一百八十斤左右,唐朝畝產兩百七十六斤,宋朝畝產四百五十斤,明朝畝產六百六十六斤,清朝畝產多一點,大概有六百到八百斤。】




這話一出,各個時空一片譁然。




秦王宮。




大臣內侍烏泱泱跪了一地,嬴政黑著臉一字一句地冷聲道:“歷、朝、歷、代?為何獨獨無秦?!”




李斯壯著膽子抹了一把額頭上滲出來的汗,小心翼翼地回話:“或許,或許是我朝畝產與前代相差不大,故而......”略去。




“哼!”




嬴政冷哼一聲,死死盯著空中的水鏡。這上面的朝代,除了春秋他並沒有耳聞,若是按順序排列的話,那秦應該在春秋之後,漢朝之前。




該死,這個漢朝又有什麼能耐,能滅了他的大秦?




漢朝,建章宮。




劉徹同樣面沉如水,他沒心思去想秦朝怎麼沒有了,而是將目光釘在後面的朝代上。




舉凡帝王沒有不想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代的,他自然也不能免俗,只是他沒想到,自己後面還有那麼多朝代。




這個狗屁魏晉南北朝到底是怎麼出現的,水鏡也不多說一點。




豬豬咬牙。




唐朝。




李世民同樣注意到了朝代問題,不過也就糾結了一下,他們大唐不也是取隋而代之的麼?哪有什麼長長久久的王朝,以後的事以後操心吧,反正他的大唐肯定不會像秦朝那樣短命。




想通這一點的李世民開始酸糧食產量:“長孫大人,我們現在的畝產有兩百七十六斤嗎?”




長孫無忌顱內檢索,肯定地答道:“沒有。”




李世民:QAQ望梅止渴,他連個梅子影都沒看到。




【到了清末民初,糧產量就少了,還要向國外進口。這裡我不得不拉踩一句,清朝後期真是垃圾。】




愉快吃瓜的乾隆:......大清怎麼就垃圾了你給朕說清楚!




劉徹冷笑一聲:“竟然要向異邦買糧,這落差還真是不小。”




果然,水鏡裡接著就說道: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稻米盛產的大國啊,“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曾引得萬國來朝,乾隆時期還自稱“天朝上國”,結果最後淪落到向外國買糧,這心理落差誰受得了?雜交水稻的研究,也是站在百年屈辱史上起步的啊!】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