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 兩道新菜


  姒秀雖然年輕,但是他從小就受到了秦琳細心的培養。

  這種培養,不止是在學識上面,同樣也包括了種種帝王手段。元寶小說

  秦琳能夠在宮中,從一個小太監,成長為司禮監的隨堂太監,見識、能力都不差,對於帝王心術,更是十分的瞭解。

  姒秀在他的教導下,對於如何做皇帝,並不陌生。

  此刻他先是對太廟裡的百官一陣誇,說他們都是國之棟樑,又語氣誠懇的請求百官能夠協助他,把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重新建設起來,讓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

  眼見姒秀沒有怪罪的意思,百官稍稍鬆了一口氣,但是並沒有完全的放下心。

  他們在建武帝的手底下做了多年臣子,深知建武帝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哪怕因為種種原因,一時半會兒沒有報仇,後面也會來個秋後算賬。

  姒秀既然是建武帝的兒子,難保不會有類似的手段。

  對於百官的忐忑,姒秀看在眼裡,卻沒有多言。

  他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百官因為忐忑,反而會更加認真的辦事,以求能夠將功贖罪。

  這對他,對朝廷,對百姓來說,都是好事。

  所以在勉勵了幾句後,姒秀就讓百官趕緊返回各自的衙門,就安民、賑災、剿滅邪教餘黨等等政事,拿出相應的章程來。

  按理說,姒秀現在只是個皇子,連監國的太子都算不上,但他畢竟是馬上就要做皇帝的人,再加上他下達的這些命令,條理清晰,並非兒戲,百官自然沒有異議,紛紛領命執行。

  同時,姒秀下達的這一系列命,都與民生、與國事有關,讓百官覺得,他好像確實與建武帝不一樣。

  要是換成了建武帝,可不會管什麼民生、國事,一門心思只有求仙尋長生。

  百官很快拜別姒秀,趕往各自衙門開始做事。

  被邀請過來觀禮的番邦使臣,也在這個時候,被禮部的人帶著要離開太廟。

  劫後餘生的番邦使臣,在後怕的同時,又覺得看了這麼一場大戲,雖然是冒著生命的危險,但也不虧了。

  然而他們還沒走出太廟,就被盧邴給攔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