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堵門叫陣!


第109章堵門叫陣!

旌旗飄揚,嚴陣以待的不只是蒙喜等人。

蒙喜一行趨向的方向,乃是右軍大營。

右軍的戰力顯然非後軍能比,實際上,右軍應該是除中軍外,實力最強大的一軍。

春秋戰國時一般有三軍,中軍,右軍,左軍。

而此時風氣是以右為尊,右軍的地位要遠高於左軍,左軍一般都是新軍,負責的就是輜重以及打掃戰場。

三軍的由來便在於此,諸侯只能有三軍,此為周禮。

一直到週末,禮樂崩壞,各國瘋狂擴軍,自此三軍擴充為五軍,分前後左右以及一箇中軍。

前軍和後軍相當於二線部隊,一個負責當前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個負責在大軍後面負責運送補給,運輸輜重。

唯有左右兩軍才是真正全員甲士,尤其是右軍,除了人數比較少,其單兵戰力甚至可能比中軍更高。

畢竟右軍才是真正意義上“首戰用我”的軍隊。

能夠統領如此重要的軍隊,右軍的統領,騎都尉自然也不是常人。

坐鎮右軍大營的乃是一名騎都尉名曰韓越,此人素來驍勇,曾經隨大庶長李信伐楚。李信因為楚昌平君叛變事,導致後勤中斷,後路斷絕,不得不全軍靠向作為偏師的蒙武,以期從蒙武處得到給養,穩住陣腳。

彼時楚國大將項燕銜尾追擊,李信軍又深陷於楚地沼澤,走不快,全軍一日三驚。

關鍵時刻,時任二五百主,也就是千將的韓越臨危受命,隨都尉率領自己麾下在壽山一代阻截楚軍。

楚人士氣高昂,而秦軍低迷。都尉原本想要通過致師來拖延楚軍的步伐,提振士氣,不料上去就被楚國悍將,項燕之子項梁陣斬。

值得一提的是,項梁便是後世那位西楚霸王項羽的季父,項羽父親早逝,項梁便承擔起了撫養教導項羽的責任。

能夠教導出一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項梁本身的勇力顯然亦非同小可。項燕反攻李信軍時,作為先鋒當先衝入秦軍大營,斬殺營中六都尉的正是此人。

加上在壽山斬殺的這名都尉,項燕一戰總共斬殺都尉七人。

主將上去就被陣斬,秦軍徹底絕望,就在這時候,身為千將的韓越站了出來,利用居高臨下,而且山道狹窄的優勢,組織了一波反攻。

秦軍有兵車,而項梁軍沒有,因為兵車在楚地大部分地方都發揮不了作用,而且作為前鋒,項梁需要的是速度。

於是韓越將自己用鐵鏈直接綁在了兵車上,蒙上戰馬的眼睛,驅使戰馬向著山坡下奔馳。

山路顛簸坎坷,戰馬又被蒙上了眼睛,韓越顯然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準備。

韓越的行為激發了秦兵的血性,秦人跟隨韓越向楚兵發起決死衝鋒。如此悍不畏死的行為讓楚人終於清醒了幾分,那便是,縱使是戰敗的秦人,亦是秦人!

他們終究還是這個世界上最悍勇的兵卒!

而清醒過後,隨之而來的是疲倦,畢竟在此之前,項梁軍已經不眠不休地連續追擊作戰了三天。

是故,項梁軍稍退休整,韓越帶著滿身如同刺蝟一樣的箭桿傲然回軍。

此戰韓越悍勇之名軍中皆知,始皇帝亦聽聞,於是調他進衛尉軍,從一名二五百主,統帥一千人的千將,提拔為騎都尉,統領五千衛尉軍。

當然,這並不僅僅只是因為韓越之勇,始皇帝亦是看重他的出身。

韓越本是韓王孫,祖上因太子之爭事投秦。雖然因為王孫身份不曾領兵,但是知書,乃是衛尉軍中難得的真正大貴族出身之人。

而且按照後世的說法,所謂兵法,其實就是組織學與管理學。大貴族出身之人,縱使不曾學過兵法,在管理與組織上也有著巨大的優勢。

始皇帝最喜歡提拔的就是這些沒落的六國貴族,當然是攻滅六國前就投秦的。因為他們有素養,而且與秦國原有的大貴族之間水火不相容。

營中主帳內,韓越正束甲盤膝坐在一張榻上,榻其實類似板凳,全天下只有始皇帝一個人能夠坐有靠背的椅子,其他人要麼坐地上的席子,或者坐矮小的板凳,也就是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