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七百零四章:不要臉的米國當局

  前者是老牌研究集團,實力強大,研發能力出眾;後者是新時代最出名的國際學者,被人們譽為‘可控核聚變之父",以一己之力將人類拉入可控核聚變時代。

  這兩者忽然扯上了關係,還牽扯到重要學術成果盜竊或洩密事件,一時間在工業界和網上掀起了劇烈的討論。

  【臥槽?真的假的?川神的研究所涉及到盜竊米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機密數據?】

  【聽說是阿貢國家實驗室研究了很久那個什麼伽馬硫,能穩定穿梭效應,和川神名下的實驗室一模一樣。】

  【不太可能吧?芝加哥論壇報的那篇新聞我看了,只能說是研究方向和思路巧合撞上了吧?】

  【研究思路撞上了也不可能撞這麼詳細!報道我看了,阿貢實驗室放出來的實驗數據和川海材料研究所公佈的論文從頭到尾幾乎一樣,這叫做撞研究方向和思路巧合?】

  【本人材料學博士,看了一下對比實驗數據,可以說只在最後的穩定摻雜材料上有一

  第七百零四章:不要臉的米國當局免費閱讀.

  些不同,前者使用的是碳納米管,後者使用的石墨。當然,不排除雙方公開的實驗數據都有自己的保留,畢竟核心機密不可能完全公開。】

  【碳納米管?石墨?這不都是碳材料嗎?】

  【唉,我之前還在高興國內電池能崛起呢,沒想到居然是盜竊別人的實驗數據。】

  【川神盜竊其他人的實驗數據我是不相信的,別忘了解決鋰枝晶難題的人工sei薄膜就是他解決的,在鋰電池領域,還有人比他更專業?】

  【我也覺得不可能,川神他老人家一不缺錢二不缺名,盜竊別人的實驗數據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嘛。】

  網絡上,議論紛紛。

  不僅僅是工業界和吃瓜網友們在討論這件事,就連隔壁的學術界都將目光投了過來。

  畢竟這段時間的學術界可不冷清。

  弱黎曼猜想的證明論文熱度還沒完全過去呢,再加上涉及到徐川這個名字,更加引人注目。

  阿貢國家實驗室和川海材料研究所在鋰硫電池領域的事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就連徐川都看到了相關的信息,第一時間找到了管理研究所的樊鵬越大師兄。

  雖然他並不懷疑川海材料研究所的人盜取了阿貢國家實驗室的機密數據。

  但老實說,在看到阿貢國家實驗室提供的實驗數據後,就連他都忍不住懷疑鋰硫電池的研發是否真的和對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