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七百零三章:破局的契機

  簡略的翻了翻手中的報告,溫遠航看向徐川,壓抑不住心中的興奮,讚歎地說道:「不愧是徐院士,又一次領先了全世界!」

  徐川搖搖頭,道:「這次的研究成果和我的關係不大,是川海材料研究所的功勞。」

  溫遠航笑了笑,也沒在這個上面糾結繼續。

  徐川說是川海材料研究所的功勞,那就是好了,反正研究所都是他的。

  站在國家層面上來說,不管鋰硫電池是誰研發出來的,只要是在國內,都完全是好的。

  在華國率先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基礎上,電池,決定了他們在全世界新能源領域的部署和掌控進度,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華國在汽車領域的實力,就如同傳統航天領域一樣,可以說遠落後於那些西方國家。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合資車是普通老百姓更信賴的汽車產品。

  至於國產?不得不說一句,那是什麼垃圾?

  哪怕是到了23年,國產車的發展速度相當快的

  第七百零三章:破局的契機免費閱讀.

  今天,這種觀念在國內依舊是相當濃厚的。

  一方面是頂級的豪華品牌汽車幾乎都是外國車,另一方面,國內的汽車行業的確‘拉胯"。

  傳統的燃油車不提,發展的確落後於別人幾十年的時間,在西方國家建立起來了自己的渠道和信譽的情況下,要追趕難度的確很大。

  但新能源

  在一些年前,這玩意對於很多名不見經傳的造車企業來說,純粹就是拿來騙保的玩意。

  國內的生態環境一度擺爛到最高層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但好在,引入了特斯拉這條鯰魚和一系列的政策改變之下,還是有一批新能源車企成功從擺爛的環境中殺出來了。

  不過要想走向全世界,在銷量和影響力方面佔據一席之地,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尤其是在高端豪華品牌的佈局上,更是難以突破圍殺。

  鋰硫電池,或許就是這一契機。

  與此同時,另一邊。

  米國,伊利諾伊州被芝加哥森林保護區所環繞的阿貢國家實驗室中。

  正在自己辦公室中整理著實驗數據的特里薩·阿奇爾教授正哼著小曲,愉快的回覆和處理著一封又一封的郵件和文件。

  阿貢國家實驗室隸屬於能源蔀,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米於1942年在此領導小組建立了人類第一臺可控核裂變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完成了曼哈頓計劃的重要一環,並且使人類從此邁入原子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