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六百六十三章: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

  兩百米的距離在並不算遙遠,雖然花費了六七分鐘的時間才走到,但好在兩人還是順利的抵達了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所在的位置。

  月面上,一左一右兩座形狀完全不同的設備安靜的矗立在月壤中。

  翟至剛和陳東並沒有先聯絡nAsA的宇航員,而是先繞著登月艙和生命維持單元仔細的觀察了兩圈。

  宇航服所拍攝到的照片通過攬月二號的特殊通訊頻道傳遞到星海號,再傳遞迴地面指揮中心。

  與此同時,下蜀航天基地內,徐川和等候在這裡的眾人也近距離的看清楚了那座‘失事’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

  它整體呈現出了一個傾斜到約三十五度左右的角度,姿態半倒的斜立在月面上。

  “著落架出現了損壞,降落器和上升器之間的機械連接明顯出現了扭曲,應該就是這個卡住了艙門,導致登月艙沒法正常開啟了。”

  站在監控臺前,看著星海號傳遞回來的畫面,常華祥院士開口分析道。

  以他的眼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nAsA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外部的損傷自然能一眼確認。

  “另外,從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的上下連接處來看,他們使用的是壓縮式雙密封裝連接。相對比我們使用的爆炸螺栓來說,這種結構承重更高,也可以承受較大的壓力。但對應的,它的結構更加的複雜,且目前來說,有著卡死的風險.”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對於他們來說,nAsA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失事不僅是一場事故,更是敲響他們心中的警鐘,提醒著所有人“航天不能容忍絲毫馬虎”。

  當然,他們也能從這場事故中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航天組織的管理和技術水平,避免日後犯下類似的錯誤,也避免未來的類似事故的發生。

  一旁,徐川點了點頭,道:“不僅僅是設備本身的問題,他們的著落點似乎也有問題。我仔細觀察了一下,那支損壞的著落架,似乎有一節整體陷進了月壤中。從這個情況來看,他們是真的倒黴,著落點並不是那麼的平坦。”

  相對比分析航天技術,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一點周邊的環境上。

  畢竟他也不是專業的航天人員,半吊子的水平去分析航天器也分析不出來啥。

  與此同時,另一邊,遙遠在三十八萬公里的月球上。

  在完整的將nAsA的阿爾忒彌斯號登月艙與生命維持單元的外部情況記錄傳遞回去後,翟至剛伸手按了一下宇航服上的按鈕,將通訊聯絡連接上了nAsA的頻道。

  “nAsA的朋友,你們還好嗎?”

  ps:月初了,大佬們,求求手中的保底月票,下午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