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六百一十六章:志同道合!


                 大型強粒子對摘機的修建,其實不僅僅是華國的物理學界,整個世界的物理學界都楊振老先生有著一段可謂是糾纏不清的歷史。

  19世紀時,由於量子力學,相對論等一系列重大科學理論,以及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放射性等被發現。人們進一步瞭解了微觀世界,也意識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更微小的電子組成。

  而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隨著對宇宙線裡的粒子的研究,以及粒子加速器的發展,人們又進一步瞭解到中子和質子內部存在更基礎的結構。

  除了組成中子和質子更小的基本粒子夸克外,還有各種w玻色子、z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等基本粒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夸克…這些東西可謂是物理學天空中閃爍著的金色光芒,猶如一場群星璀璨的金色雨,這樣的偉大時期在科學史上是空前的,但然而,喧器一時的繁盛,終究要像泡沫那樣破滅凋零,狂歡過後帶來的是冷寂。

  經過了這一物理黃金時代之後,人類在物理學上幾乎沒有了什麼重大物理發現物理學中最重要的那些公式也幾乎有半個世紀沒有更新漸漸地,大家發現該發現的已經發現了,再往前,高能物理已經很難找到突破“也許,人類需要更強大的實驗設備去打開一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