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三章:學姐回來了


                 慶功宴結束後,徐川終於脫下了白大褂,離開了棲霞山基地。

  對破曉聚變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等工作他交給彭鴻禧和前往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培訓的組長趙鴻志兩人負責。

  前者負責把控全局,後者則是更熟悉原先的Asdex裝置,畢竟在日耳曼那邊培訓了這麼長的時間。

  驗收工作完成後,下一步,就是徐川在慶功宴上所說的,正式開啟破曉聚變設備的點火運行實驗了。

  目前國際上託卡馬裝置或類託卡馬克裝置運行的最長時間是由法蘭西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創造的120多秒,並且實現受控放熱產生能量。

  不過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先進與性能,並不單單隻看運行時長這一點。

  如果單看運行時長,早在2012年的時候,eAst裝置就實現了長達403秒的2000萬攝氏度高參數偏濾器等離子體運行。

  但這在可控核聚變的路上,只不過是往前走了很小的一步而已。

  因為除了運行時長外,還有等離子體溫度、等離子體密度這兩大關鍵指標。當然,最重要的還有能量增益係數。

  不過目前來說,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能量增益係數(Q)上實現聚變反應的淨能量增益。

  所以這項指標目前基本被排除在了聚變性能中,只有等前三者同時具備了條件,才會考慮後者。

  目前來說,各國已經從將單純的追求運行時長調整到了追求億級溫度的同時追求運行時長了。

  比如高麗國,在今年就創造了一億溫度二十秒的運行時長,打破了在億級溫度下的世界記錄。

  不過這個記錄很快就會超過,徐川記得在明年,也就是21年的五月份的時候,廬陽那邊的eAst裝置實現了可重複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將1億攝氏度20秒的原紀錄延長了整整五倍。

  也就是說,如果他想要一舉刷新記錄的話,億級溫度的時長至少要在一百秒以上,才能做到和esAt同期同坐。

  不過對他來說,一百秒的運行時長可不是目標。

  破曉聚變裝置的第一次運行,他的目標是在三十分鐘!

  這個目標如果放到可控核聚變領域,別人一定會覺得他失心瘋了。

  別說是託卡馬克裝置了,就是在控制系統中有著獨特優勢的仿星器,目前最長的運行時長也不過是六分多鐘而已。

  半個小時,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立下這個目標,徐川還是有點把握的。

  相對比國際上其他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他有著最明顯的兩大優勢!

  第一個就是等離子體湍流的數控模型,儘管之前的驗收運行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但從反饋回來的數據來看,這個他一手建立起來數學模型,比他想象中還要完美。

  第二個優勢則是改造優化後的破曉裝置,如今已和eAst一樣,是全超導約束聚變裝置了。

  而且相對比eAst能提供的25t級磁場來說,能夠提供超過40t約束磁場的破曉,優勢明顯更大。

  所以半個小時的運行,徐川還是有把握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