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三百五十六章:條條大路通羅馬

  張平祥笑著說是借川海材料研究所的免費實驗室用,但這只是幫忙的理由而已。

  他這種在兩院院士中,也是金字塔尖的頂級材料學大佬,還怕沒有實驗室和設備用?

  不過情分這種東西,不需要多說出來,記在心裡就行。

  不得不說,自從他回國後,一路走來遇到的國內的這些學者,無論是在學術還是品性方面,都可謂是優秀的代表。

  當然,這也和他並不怎麼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圈有有關係,一直以來,他認識這些國寶級的院士學者,要麼是通過熟人認識的,要麼就是高層介紹的,要麼則是上輩子有記憶的。

  這種情況下,能夠交流到一起的學者,互相之間的品性和交道都還是很不錯的。

  這邊,徐川剛感嘆完身邊的好學好友都很不錯,壞消息就來了。

  前往廬陽科學島可控核聚變工程申請eAst裝置驗證等離子體湍流模型的高弘明與彭鴻禧兩人回來了。

  “廬陽那邊的eAst裝置,沒有談下來。”

  辦公室中,彭鴻禧嘆了口氣說道,他感覺自己有點對不起眼前這個年輕人。

  自己作為國內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元老之一,受對方重視數度邀請出山,結果這點事他都沒有辦好。

  本來信誓旦旦的想著這事對他來說不難,容易;畢竟諶明繼也是以前的同僚,兩人關係還不錯,沒想到對方早已經不再是他熟悉的那個人了,不再是那個一心為了國家可控核聚變事業發展的人了。

  或許他的目標的確沒變,但在這一過程中,目標和理想中已經摻雜了太多的私心。

  對方現在是廬陽可控核聚變項目工程的總負責人,也是華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的主任,也是國內可控核聚變項目領頭羊,手握著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經費,領導掌控著數百個項目。

  如果放到古代,這種地位也完全可以說是一方強侯了。

  而在國內的學術界,他能掌握這麼多經費,掌握這麼多的資源,可以說是絕對的帝位,也可以說是一方學閥。

  尤其是在可控核聚變這一領域,哪怕前景再誘人,但在研發階段本身的蛋糕就這麼大。

  國內的可控核聚變工程,儘管分託卡馬克、仿星器、球床、慣性約束等幾大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實際上,國內的大部分相關資源都集中在託卡馬克這一領域。

  而諶明繼作為託卡馬克領域的總負責人,國內的託卡馬克裝置,無論是正在修建的還是計劃修建的,經費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他進行審批負責。

  別說是他親自負責的廬陽可控核聚變工程了,就是國內的其他託卡馬克,恐怕都需要考慮他的意見。

  本來彭鴻禧還想親自寫份信送到上面告他一本的。

  但回來的路上也好好想了想,最終還是無奈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上面知道了又能如何?

  到了他們這種級別,哪怕是在科學技術蔀甚至更高層,也都可以說是神仙打架了。

  上面得考慮雙方所有人的意見,在這種事情上,頂多像派出所的民警調節百姓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般調解雙方。

  強壓諶明繼讓對方交出eAst裝置來配合徐川完成等離子體湍流模型的研究實驗是不可能的事情。

  徐川是國寶級學者,諶明繼也是國家的功臣,也是頂級院士學者。率領華國可控核聚變從無到有十幾年的發展,走到了世界前沿,功勞苦勞都有。

  儘管有一些私心,但放到國家層面來說,完全不算什麼。

  只能說,是他自己一開始並沒有沒有想明白,腦海中的記憶還停留在十幾年前。

  那時候國家說要搞可控核聚變,他們這一批核能領域出生的學者都振臂一呼轉身投入了進來。

  從一無所有、到06年eAst裝置實現第一次點火、實現加入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即便每一步走的都很艱難,即便是經費無比貧困,他們都抱著一顆赤誠的心,勢要將可控核聚變的火花點亮在這片土地上。

  然而十幾年的時間過去,國家經濟飛速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能分配到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經費和資源自然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