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三百四十章:尋找高溫超導的機制

  徐川也沒太在意這些東西,他將辦公桌上的電腦連上了虛擬投影,打開了超低溫超導銅碳銀複合材料的研究數據。

  “關於你研究出來超低溫超導銅碳銀複合材料,我有一些問題想要諮詢一下。”

  “首先是關於x射線衍射分析數據,通過x射線研究,樣品在x≈0.04時存在一個從正交晶到四方晶的結構相變過程,原胞體積隨銅的組分增加而變大。”

  “而r-t曲線測量得到零電阻溫度,會隨銅組分的增加迅速下降,直到降低到50k溫度以下後,零電阻溫度隨x增大而減小,且在結構相變點沒有突變。”

  “關於這點,你有什麼看法?”

  這個問題在樊鵬越給他的數據中沒有分析答案,也就說目前分析結果沒有做出來。

  如果想要知道的話,直接詢問實驗主導負責人是最快的。

  宋文柏思索了一下,開口道:“按照我的推測,這應該是粘接劑這類元素摻雜對銅碳銀複合材料的影響,粘接劑的電子摻雜會導致它的晶格係數發生了變化。”

  “我之前在武理大學的時候研究過空穴摻雜對電子結構的影響,在外壓下體系下,磁性受強關聯體系電子的多體效應而被逐漸抑制。”

  “這可能就是溫度降低到50k以下後,零電阻溫度隨x增大而減小,且在結構相變點沒有突變的原因。”

  聽著宋文柏的解釋,徐川手指在桌面上的有一搭沒一搭的敲著,腦海中陷入了沉思。

  空穴摻雜對電子結構和晶格係數的影響嗎?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在上輩子對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的研究時,他一開始研究的並不是銅碳銀複合材料,而是氧化銅銀納米材料。

  因為氧化材料是公認最有希望突破高溫超導限制的。

  後面他之所以將氧更換成碳,其實是因為一場陰差陽錯的實驗事故導致的。

  而氧化物超導體之所以成為主流,不僅僅是因為它們能打破超低溫超導的限制,更是因為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還表現出了很多奇異的性質。

  比如其超導相具有d—波配對對稱性,這與常規超導體的s—波對稱性不同;

  再如其母體材料具有反鐵磁mott絕緣相,而在欠摻雜區域存在贗能隙以及費米弧等現象。

  在今天,宋文柏的話帶給了他一絲新的靈感,他之前一直沒有想通的關鍵或許能得到答案。

  如果將原本的氧化銅銀納米材料視作超導體的話,或許意外摻雜進原本材料中的碳可能就打破tc臨界溫度的關鍵了。

  或許,他能找到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超導形成機制。

  如果能成功,這對於高溫超導材料來說,絕對是一個有史以來最大的突破!

  而且有了這套理論,他就能順理成章的以最快的速度將超導材料研發出來了。

  只不過現在他還需要更多的數據和信息,來驗證他心中的想法!

  ps:補昨天的第二章,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