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七章:鋰電池的鉅變,只不過是一點小小的風浪而已!


                 s:標題寫不下了,(為盟主大老高山流水加更7/10,盟主的加更終於快完了,就最近幾天搞定吧,剩下的還有其他加更等這個搞完就還。)

  時間臨近五月三十日,金陵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迎來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航班。

  川海材料研究所的新聞發佈會即將開始,各大電池廠商、研究所、甚至是手機廠商、汽車廠商都跑過來湊熱鬧了。

  這麼多人參加,徐川原本準備的場所已經不夠用了,便向南大借用了一個報告廳。

  五月三十號,新聞發佈會召開的當天,報告廳內人頭攢動,座無虛席。

  很多廠商的代表一大早就來到了現場,一方面是提前準備參加發佈會,另一方面,則是看看能不能蹲到徐川。

  若是能提前在這位年輕的大牛面前留下個好印象,拿下人工sei薄膜專利授權的概率也自然會大一些。

  當然,在場的不僅僅是這些廠商代表。

  除了他們外,還有不少的材料領域的研究員也跑了過來,儘管一開始川海材料研究所並未給他們發邀請函,但這些人依舊主動跑過來了。

  這些材料研究領域的學者關心的並不是人工sei薄膜的專利授權最後會花落誰家,他們關心的是論文中展現出來的東西。

  那個針對化學材料研發而建立的一個數學模型!

  不少的材料領域的學者,在看過論文後,立刻就敏銳的注意到了論文中使用的數學模型方法。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不少材料研發的工作,甚至幫忙排除和選擇一些研發過程中的不適配和適應性材料。

  儘管在材料研發中利用數學模型來做輔助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但那篇掛在arxiv上的論文中展示出來東西卻截然不同。

  和尋找的材料研發使用的數學模型不同的是,它似乎是從材料原子分子層次和材料的性能重新進行處理的。

  一些研究員們迅速意識到這可能是一種新的東西,而那位徐川教授能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找到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很有可能就在這份數學模型上。

  因此留意到這個細節的學者幾乎都打了電話給川海材料研究所,索要了一份邀請函。

  .......

  上午十點,徐川準時來到報告廳,從正門走入。

  注意到他的身影,報告廳內嘈雜的聲音瞬間就安靜了下來,一道道的目光熱烈而又期盼的注視著。

  徐川數見不鮮的走上了報告臺,看向臺下的人群。

  試了試話筒後,他清晰的開口道:“首先歡迎各位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參加今天的發佈會。”

  “今天報告會主題是人工sei薄膜產品的發佈會。”

  一邊說,徐川一邊打開了事先就準備好的ppt文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