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二百五十章:核能研發的第二階段


  處理好啟東這邊核能研究所的事情後,徐川趕到了魔都。

  研究所整體要到三月中旬左右才能完全建好,不過第二階段的研究到不用太過擔心會因此受到影響。

  第二階段的核心依舊在於材料研發,在‘魔科學院原子核研究所’這邊可以進行。

  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制的核心在於兩點,一點是防護,另一點則是輻射能-電能的轉換。

  防護不用多說,無論是傳統的防護材料,還是他後面弄出來的新型防護材料,都可以用於核工程中。

  而輻射能-電能的轉換,是整個項目的另一個核心。

  其實將輻射能轉變成電能的技術,在很早之前各國就已經點出來了,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板就是。

  但將核廢料的核輻射轉變成的電能的技術,目前還基本處於實驗室階段。儘管它的原理有些類似於太陽能發電板,難度卻要高出無數倍。

  傳統太陽能電池的硅半導體只吸收紅外光,而高能量光波,包括大部分的可見光光譜,都以熱能形式被浪費掉,這是因為光伏轉換與熱相關的紅外光(ir)及近ir光譜範圍內的短波輻射而不轉換長波。

  雖然在理論上,傳統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可達34%,但由於能量浪費,儘管其工藝不斷完善和進步,其轉換效率依然停滯在15%—20%。

  更關鍵的是,傳統的半導體光伏材料,在面對核廢料這種東西的強烈電離輻射衝擊時,是很難做長久持續穩定保持形態的。

  而運用原子循環技術製造的半導體材料,在這方面就具有獨特的優勢。

  若要說有什麼缺點,那就是發電量一般,在效率上比不上傳統的熱機。

  這是肯定的,畢竟輻射能轉換電能的效率一直都不高。

  上輩子徐川也想過去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受限於方方面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哪怕略有提升也依舊遠不如傳統熱機。

  在重生前,他設計的一座大型的‘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核電站’其發電效率僅僅能抵得上一座中小型的核電站。

  用通俗一點的數據來對比,如果一座佔地兩千畝的核電站,年發電量是一百億度電,那麼利用核廢料當做原料的核電站,其發電能力大概在二十億度電左右,可能還不到五分之一。

  當然,這項技術本來的宗旨就不是為了發電,而是為了解決核廢料難以處理的問題。

  至於發電能力,僅僅是它順帶的罷了。

  對於本就要花錢處理的核廢料而言,能再廢物利用,收回一些資金,那可謂已經是最完美的方案了。

  ......

  “教授,您回來了。恭喜你獲得自然科學獎!”

  魔科學院原子核研究所中,徐川找到了正忙碌著的韓錦,辦公室中,還有另一名年輕一些的研究員,看到他後欣喜的上來打招呼。

  徐川點了點頭,笑道:“謝謝,休息了這麼久,該將咱們的項目推進下一步了。”

  “當然,我們早就等著呢。”

  青年研究院咧嘴笑道,研發項目的停滯對他們來說雖然能休息,但跟隨諾獎得主的工作經歷與收穫更重要。

  徐川笑了笑,朝著另一旁的韓錦道:“韓主管,麻煩你通知一下其他的研究員,十分鐘後開會。”

  “好,我馬上安排。”韓錦點了點頭,拿起手機在群裡艾特了一下全體成員。

  “走吧,咱們先去辦公室。”

  ......

  十來分鐘後,不大的會議室中所有人都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