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八章:資本家的心,果然都是黑的

  儘管時間很短暫,只有二十天左右的時間,但在有目標,人手設備足夠的情況下,足夠他們實驗不少的新材料了。

  當然,這些天的實驗和檢測都不太完善,也不是很正規。

  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適配性、電池的安全性能測試等之類的問題都沒去考慮的。

  不過相對比這些問題來說,找出一種能夠代替碳酸乙烯的添加劑,更重要一些,至於其他的東西,可以在後面來慢慢的完善。

  徐川想要在十二月十號去瑞典領獎前搞定這個問題。

  弄完後,去領個諾貝爾獎,等從歐洲那邊回來後,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項目那邊對兩種防護材料的測試也差不多完成了。

  這樣一來,諾獎後的時間他就可以將主要精力投到核能項目上去了。

  只是從目前的進度來看,這一願望,大概很難實現了。

  測試的十幾種添加劑,目前來看沒有一種很合適的,基本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如果拋開鋰枝晶和析鋰問題,碳酸乙烯還真是所有添加劑中性能最優秀的一種。

  “或許可以稀釋一下碳酸乙烯的濃度試試?亦或者找一種材料中和一下?”

  翻看著手中的測試報告,徐川腦海中浮現出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碳酸乙烯在未來依舊活躍在未來的鋰電池中,肯定是有它的作用的。

  “如果能找到解決碳酸乙烯導致析鋰問題的辦法,或許碳酸乙烯還有它的另一個作用。”

  忽的,徐川腦海中浮現出了另一個名詞。

  “計劃報廢!”

  所謂的計劃報廢,指的是工業上的一種策略。

  即產品供應商有意為產品設計有限的使用壽命,令產品在一定時間後報廢。

  最早出現在燈泡上。

  1924年聖誕節期間,歐司朗、飛利浦、通用電氣等公司在日內瓦聚集,組成一個名為“phoebus”的壟斷集團,目的是控制燈泡的壽命,將其控制在1000小時左右(而當時燈泡壽命可達2500小時)

  1942年,米國zheng府將“phoebus”集團告上法庭,控訴對方的行為,最終雖然協議名義上被終止,但這些公司並沒有進行任何賠償。

  更關鍵的是,這個聯盟提出普通燈泡的壽命控制,一直延續了下來,至今,絕大部分燈泡的壽命只有1000小時。

  這就是當時計劃報廢。

  而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約定逐漸擴散應用到其他產品上。

  比如手機電腦中的電池、芯片;打印機中的墨盒;各種電器設備的關鍵按鍵等等。

  這東西如今都有計劃報廢的能力,即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會因各種原因而損壞。

  對於這些東西的生產製造商而言,如果一件產品能在用戶手中使用很長的時間,那麼新產品推出後,購買的人數就會減少。

  所以為了引進新產品,擴大自身的利益,廠商必然會選擇消除市場上存在的老產品,因為新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老產品的競爭。

  而在鋰離子電池中,碳酸乙烯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提高鋰電池的性能,另一方面,隨著充放電循環次數的增加,負極的析鋰情況會愈發嚴重,這自然會導致電池損壞。

  只需要控制好的碳酸乙烯對鋰離子電池的影響,可以說是天然的計劃報廢了。

  這或許就是碳酸乙烯會帶來析鋰問題,但依舊在未來的鋰電池中存在的原因吧?

  徐川大抵想明白瞭解決析鋰問題該從哪方面入手了。

  如果他剛剛的猜測是對的,那麼解決這個問題,無非就是從碳酸乙烯的含量,亦或者用另一種添加劑進行控制罷了。

  ......

  確定心中的猜想後,徐川立刻動手重新進行實驗。

  單純的驗證心中的方法,使用的辦法很簡單,直接降低碳酸乙烯在電解液中的含量就可以了。

  第一次實驗,他將電解液中的碳酸乙烯的含量降低了百分之二十,製造了一份新的鋰離子電池後,重新進行了檢測。

  五分之一的份量,足夠保證如果真是碳酸乙烯的含量影響了負極析鋰的話,絕對能表現在數據上,而且是以一個較大的弧度。

  而檢測結果如他猜想的一樣,在將電解液中的碳酸乙烯含量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後,鋰電池負極析鋰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電池的庫倫效率從之前的99.91%左右提升到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