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御九秋 作品

第二百六十七章 盡忠職守

  翻過幾座沙丘之後,距那小城已經不足五里,到得這時長生才發現小城的牆頭上站著不少人,而城下也圍了不少人,大部分人都騎乘馬匹,也有一些人騎乘的是駱駝。

  兵器在陽光的映照之下會閃光,長生由此判斷城下那些人都攜帶著兵器而且已經出鞘。

  小城周圍也有一些沙丘,情況不明,長生便藉著沙丘的掩護逐漸自北面靠近了小城,隨著距離的縮短,長生驚詫的發現城牆上站立的士兵竟然穿著唐軍的盔甲,只不過他們的年紀都很大了,最年輕的應該也有四五十歲了。

  除了這些身穿唐軍盔甲的老兵,長生還發現小城的牆頭上飄蕩著一面旗幟,那旗幟呈半圓形,內紅外黑,邊緣為齒輪形狀,其上有一條黑色的橫向飄帶。

  待得看清旗幟樣式,長生越發震驚,身為朝廷命官,他自然認識唐軍旗幟,唐朝軍隊的旗幟都是這種樣式,這茫茫大漠之中怎麼會有大唐的軍隊?

  唐軍旗幟也有細微差別,在旗幟中間部位會刺繡有統兵將領的姓氏,但牆頭上的旗幟已經異常破舊,褪色嚴重,又在隨風飄舞,故此長生看了許久也不曾看清旗幟上刺繡的是什麼字。

  不過他雖然沒看清,卻聽清了,此時圍城的眾人正在高聲喊話,讓守軍打開城門,納城投降,而城牆上的士兵則義正詞嚴的回罵,只道大唐兵士勇敢無畏,豈能屈膝於馬賊匪類。

  長生屏氣凝神,側耳細聽,此時圍城的一方仍在攻心勸降,只道張議潮已經死去多年,大唐朝廷也早已將他們遺棄,這些年他們左支右絀,艱難度日,只要他們交出城池,瑪卡山就送他們銀兩和盤纏,放他們回去與家人團聚。

  聽得圍城一方言語,長生恍然大悟,張議潮乃大唐武將,宣宗時官拜歸義軍節度使,三十年前曾經率兵大敗吐蕃,收復了河西許多城池,張將軍乃忠義之臣,民族英雄,原來這些老兵都是他的部下。

  得知圍城之人竟然來自瑪卡山,長生暗暗叫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竟然自這裡遇到了這群無惡不作的匪類。

  決定動手,長生便開始觀察敵我雙方的人數,城牆上的士兵不足百人,圍城的馬匪至少也有五百多人,除了攜帶有弓箭,馬匪還帶來了雲梯等攻城器械。

  在長生觀察敵情之時,守城士兵高聲回話,只道士兵理應以死報國,身為平民投降有情可原,但身為士兵,放下武器,納城投降乃是最大的恥辱,無顏回返故土,無顏立於天地。

  聽得守城士兵喊話,長生既慚愧又敬佩,慚愧的是朝廷真的將這些戍邊的士兵給遺忘了,敬佩的是這群士兵寧死不屈,盡忠職守,這才是真正的軍人。

  瑪卡山的馬匪此前想必攻打過這處城池卻未能得逞,為了減少傷亡便繼續勸降,仍是攻心之策,挑撥離間,只道大唐已經將他們遺忘了,他們沒有必要再為大唐戍邊盡忠。

  守城的士兵怒罵反駁,只道朝廷沒有忘記他們,他們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

  身為旁觀者,長生都能聽出這些士兵的反駁缺乏底氣,實則他們也知道自己被遺棄了,只是不願相信這個殘酷的事實。

  聽到此處,長生再也按捺不住,拔刀出鞘,抖韁縱馬衝向城池,“大唐驃騎大將軍李長生,奉旨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