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御九秋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三章 無需多言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長生也不例外,迫切的想要繼續檢視,奈何此時已是黎明時分,加上峨山是個窮縣,地下也沒什麼像樣的東西,只能暫時剋制心中好奇,策馬北上,趕赴舒州。

  長生這趟出來主要是為了辦兩件事情,由於第一件事情辦的比較順利,趕往舒州時便不很急切,早上卯時趕到了峨山縣北面的渭溪縣,本想在渭溪縣吃點東西睡上一覺,但渭溪縣也很窮,窮的整個縣城連座像樣的客棧都沒有。

  無奈之下只能離開業洲繼續向北,奈何整個黔中道都是窮地方,沿途見到的一些食鋪飯館裡傳出的味道他就聞不慣,更別說吃了,一直到下午未時方才離開黔中道,進入山南東道之後找到一處客棧,簡單吃了些東西,然後躺臥在床,小憩休息。

  一覺醒來天都黑了,長生翻身坐起,洗漱過後騎馬上路,縣城也有城牆,直接貫通靈氣策馬躍過。

  鱉寶只在晚上有效,夜幕徹底降臨之後長生再次看到了地下的各種光氣,還是以零散的銅錢居多,金銀器物很少,並不像他先前想象的那般隨處可見。

  道士大多懂得堪輿風水,長生也不例外,在龍虎山的時候他曾經上過雜學課,堪輿風水就屬於雜學。

  懂風水自然就能看陰宅,知道什麼地方屬於風水寶地,沿途見到風水比較好的地方就騎馬過去察看,但凡風水好的地方大多有墳,由於千百年來道士遵循的都是同一套堪輿方法,故此大部分風水好的地方都埋了不止一個死人。

  雖然看不到墳墓裡的具體情況,長生卻能根據地下殘留的少量金銀器物所發出的光氣判斷出這些古墓大部分都被盜過,而那些沒有被盜的,裡面的陪葬器物也比較少。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不同朝代的殯葬風俗也不同,有些朝代崇尚厚葬,而有些朝代則提倡薄葬,可不要小看歷朝歷代的盜墓賊,有很多盜墓賊都是精通堪輿風水的飽學之士,道士能看出哪裡是風水寶地,他們也能看得出來,前面埋,後面挖,其直接後果就是雖然千百年來死了無數的人,但沒有遭到盜掘的古墓卻很少。

  當然也有不少王陵和大墓倖免於難,但長生只是隨身攜帶鱉寶,只能看到地下九尺以內的光氣,而那些王陵大墓往往深埋地下或是隱藏山中,單是封土堵石就不止九尺,長生也不願將鱉寶嵌於皮下血肉,故此便看不到那些王陵大墓裡貴重物品所發出的光氣。

  一整晚長生都在四處檢視,很快總結出了一個規律,那就是荒郊野外的地下很少有貴重物品,反倒是城池周圍的光氣比較多,豪門大戶的地窖裡大多有窖藏,但這些東西都是有主之物,總不能上門去搶。

  這件鱉寶的確是件寶物,有此物在身,永遠不愁沒銀子花銷,但地下埋葬的金銀並不多,利用鱉寶尋找財物滿足個人所需綽綽有餘,卻不足以保障朝廷的巨大花銷。

  四更時分長生來到大江河邊,令他沒想到的是水下竟然有不少金銀光氣,千百年來江河氾濫,毀屋淹田,沉船無數,河道里倒是積聚了不少金銀,但水流湍急,打撈不易,太平道人是個老王八,它能下水去撈,但普通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