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生物3D打印機

“首先,幹細胞克隆培植器官技術。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小白鼠進行實驗,通過幹細胞克隆干預從而培育出相關的人體器官組織來,比如耳朵,心臟等等。

  我們認為這項技術實際應用意義不大,所以我們拋棄了這種研究方向,而是直接一步到位。如何在人造胎盤中,培育出成熟的人造器官技術。

  這個人造胎盤也可以看做是人造器官培育箱,它的主要原理就是模擬胚胎和器官的生長生存環境,從而將克隆器官從胚胎培育長大成為成熟器官。

  如此一來,只要這項技術研製成功,那麼就可以很快投入市場進行商用。我們可以建立這樣的生物器官培育工廠,也可以將這種人造胎盤或者人造器官培育箱下放到各個醫院,又各個醫院自主進行培育。

  如此一來,就能夠極大的為患者提供及時治療,挽救更多的病人生命。而且還能極大的降低相關的費用,為患者減輕負擔。

  更重要的是,我們所採用患者體內的幹細胞組織進行克隆培育。因此所培育出來的克隆器官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患者自己的器官,因此植入這種克隆器官,不會產生什麼排異反應,所以患者術後也無需服用大量的抗排異藥物。

  而且因為本身器官的契合性比較強,所以患者的術後恢復情況會非常樂觀。”

  聽到吳浩的這一番簡單的介紹,專家們還是吃了一驚。沒想到吳浩他們的野心如此巨大,居然直接從最難的開始入手。

  不過想一想,大家也都理解了吳浩他們的做法。對於他們來說,所有的項目必須具備市場價值。與其按部就班,跟在一大群醫藥巨頭生物研究所後面進行追趕,還不如另闢蹊徑,跳躍式發展呢。

  這個方向看似有些太過冒險,但是一旦成功的話,收益極大。它所帶來的收益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層面,已經上升到了更高階段。它所帶來的意義無疑將會是革命性的,將會對全人類,對未來世界帶來深遠影響。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可能不亞於人類發明了計算機,互聯網,甚至比之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