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智能醫學影像研讀分析系統

  除了這臺智能多觸手醫用機器人,現場還展示了一臺沒有在發佈會上面亮相的醫療設備。

  這是一臺智能醫學影像研讀分析系統,它呢能夠通過x光,ct,核磁共振所傳輸回來的影像畫面,進行研讀分析,從而找出問題進行標註反饋。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臺能夠“讀片”的設備,它能夠分析出x光,ct,核磁共振的影像畫面,從而找到區別或者說病因,進行標註。

  過去關於這些醫學影像資料的研讀分析,完全是靠專業的影像分析醫生來進行。因此整個研讀判斷時間非常短。從常規檢查到取片子結果通常可能需要一兩個小時,在大的3甲醫院可能需要四五個小時,甚至可能需要一兩天才能有結果。不是因為研讀判斷時間比較慢,而是因為工作量巨大,而且這個研讀判斷過程必須要仔細,所以非常需要時間。

  加上每天進行相關檢查的病人非常多,基本上已經成為了患者必備的常規檢查了。如此多的檢查自然也就使得影像分析醫生的工作量增加,所以就比較費時間了。

  而如今呢,有了這套智能醫學影像研讀分析系統後,這些檢查的醫學影像畫面完全交由智能醫學影像研讀分析系統來自主進行研讀分析,從而通過大數據比對來得出結果。

  最後影像分析醫生只需要確認結果簽字就可以,如此一開就能夠極大的提升檢查速度,縮短時間。將之前的一兩個小時甚至五六個小時的結果等待時間縮短到兩分鐘以內,其中人工確認簽字佔這兩分鐘內百分之九十的時間,而系統呢則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夠完成對醫學影像畫面的上千次甚至數萬次分析比對結果。

  這不僅僅是縮短了時間,也是極大的提升了檢查結果的準確性。甚至一些人眼無法區分的細節,都能夠通過系統來查找比對出來,這能夠為一些疾病的早期發現治療爭取大量的時間和機會。

  “這可是個好東西。”專家們看著這臺智能醫學影像研讀分析系統,紛紛露出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