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這項技術值十個“諾獎”

聽到吳浩的這番介紹,三人都點了點頭表示認同。的確,這種智能仿生電子義眼再好,也沒有自己的肉眼好。

  而且正如吳浩所說的,它再先進,也不貴是一款電子設備罷了。

  小馬哥隨即詢問起來道:“那麼怎麼使用呢,是直接佩戴,還是手術植入,過程複雜嗎?”

  吳浩笑著搖了搖頭:“不負責,使用佩戴這款智能仿生電子義眼總共分為兩個步驟。首先呢則就是手術部分,我們需要通過手術,摘除已經失去功能的眼球,然後清掃眼眶裡面的殘餘組織。然後通過眼底顯微手術,植入一塊微小的腦機連接裝置。也可以看做是連接這款智能仿生電子義眼的插座。

  我們需要通過手術,讓這塊微小的腦機連接裝置植入在眼底,起到向大腦傳輸相關數據以及大腦向智能仿生電子義眼發出控制指令的橋樑。

  整個眼底植入手術,我們將採用我們自主研發的微型多觸手智能機器人來進行手術。這種微型多觸手智能仿生機器人呢的每根觸手機械臂非常的纖細,很適合進行這種要求精準的顯微手術。

  這種眼底植入手術,如果是採用常規手術的話,可能需要十幾個小時,採用先進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話,也需要七八個小時。

  而採用我們這種微型多觸手智能仿生機器人呢,則可以將整個手術的時間縮短到兩個小時左右。大大的縮短了手術時間,

  降低了手術風險,減輕了患者手術和術後的痛苦,並且極大的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完成眼底植入手術後,我們需要患者有一個適應和恢復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在一個周左右。

  在這一週的恢復期內,我們需要不斷的測試眼底植入的腦機連接裝置的性能,並且將會視恢復情況,進行二次或者三次手術修整。

  大家知道,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不同,所以恢復情況等因素也不同,所以這個要視情況而定,沒有較為統一的標準。

  一週以後,患者恢復情況良好,符合相關標準,那麼現在就可以為其佩戴上智能仿生電子義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