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海上著陸平臺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決,無非是多花錢罷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不是老說船越大,自然也就越穩嗎。

  很簡單,增加海上著陸平臺的排水量或者說噸位,海上著陸平臺的噸位一大,自然就比較能夠抗風浪,自然也就比較穩了。

  不過單純增加噸位這種方式有點太笨拙了,或者這絕不是什麼最優方案。

  因為建造這樣大噸位的海上著陸平臺,必然會需要大量的投入,這與我們的目標或者說理念有所差別。

  因為建造這麼大噸位海上著陸平臺的費用也會摺合到每次火箭發射成本費用之中,這增加了火箭的發射成本費用。

  其次那就是風險性太高,海上火箭箭體回收風險非常的大,而且還是在海上著陸平臺。

  在陸地上著陸場進行回收,哪怕是火箭箭體降落著陸失敗,也不會對鋼筋混凝土的著陸場造成太大的毀壞。

  即便是毀壞了,維修起來非常的便捷,而且成本很低。

  可是換到海上著陸平臺呢,一旦火箭箭體著陸的時候失敗,併產生爆炸或者燃燒等等意外,那麼將會對於這樣重金研發製造的海上著陸平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那麼這樣的失敗,將會對於我們整個項目造成巨大的損失,這種損失也將是我們很難承受的。

  即便是馬斯克的獵鷹火箭,在回收過程中也出現這樣的重大事故。

  所以他們選擇採用了廉價貨輪所改成的海上著陸平臺,來進行火箭箭體的回收著陸使用。

  我們也打算採用這種思路,購買一艘二手貨輪來改造成海上著陸平臺,進行火箭箭體的回收使用。

  當然了,想要將其打造成海上著陸平臺,還是得花一番功夫才是。

  第二種方式呢,則就是建造一個大型海上浮動平臺,來作為海上著陸平臺,進行火箭的回收實驗,這樣的成本也會比較低。

  目前,我們也正在對兩種方式進行實驗,從而選擇一種適合我們的回收方式和海上著陸平臺。

  當然了,其實還有一種更省事的方式,那就是我們可以租用航天工業集團的海上著陸平臺,那個平臺條件更好,而且單次租用的費用也是比較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