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第九百六十八章 腦機交互意念控制測試

對於吳浩來說,這項措施雖然彈性較大,但它存在的意義是可以幫助他清理一些不求上進,以及那些嚴重違紀屢教不改的。

  說白了,這就是一柄刀,什麼時候真正動用這把刀,由吳浩自行把握。當然,一般情況下,他是輕易不會動用這把刀的,除非必要。

  明白!蔡濤大聲喊道。

  好,測試開始!

  隨著丁子非的命令,測試正式開始。

  只見蔡濤面前的大屏幕上出現出現了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然後這些字母迅速打亂順序。

  f,a,n,y,w,q……

  蔡濤沒大聲讀出來一個字母,大屏幕上的字母顏色也會隨之變化,如果是正確的字母會變成綠色,錯誤的則會變成紅色。

  到現在為之,蔡濤所讀完的這些字母全都是綠色。

  蔡濤正在測試的這套系統並不是什麼語音輸入技術,他所測試的這套設備,是腦機交互,意念控制技術。通過佩戴在他頭上的腦機傳感器,能夠將佩戴者的意念思維捕捉,並進行識別,然後控制操作相關的設備。

  比如正在測試的這個科目,蔡濤需要憑大腦來想出自己所看到英文字母的名字。腦機系統隨即會捕捉蔡濤在想出這個字母名字時候的腦電波,然後進行識別,轉換為數字語言,並且執行。

  我們人的大腦在工作的時候,都會釋放腦電信號。你大腦所處理的事情不同,那麼大腦所形成的腦電波自然也就不相同了。

  科學家就是根據這條理論,提出來了意念控制這項技術的可行性的。

  當然了,這只是一種理論,但具體想要實現,卻很難。首先,我們人是屬於獨立的個體,每個人在基因上都不相同,大腦的思維模式,結構額都不相同。

  如何準確的捕捉這些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不同思維模式下的人的腦電信號,並加以識別,這就是一項非常複雜且龐大的工程。

  在這一點上,有些想智能語音系統,也是需要收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族群的語言。這項工程雖然龐大複雜,但是卻已經有人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