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第五百八十五章 智能仿生電子器官

“吳總,你好,每個殘疾人所殘疾的部位不同,請問貴公司如何針對這些不同的殘疾病人來生產製造不同的智能仿生電子義肢。是否都要像程小磊同志的這支昂貴的手臂一樣,需要特別定製才行。

  此外除了這款手臂,貴公司是否還有其它部分的義肢產品呢,比如腿腳。我們有留意到,相比於手臂,腿腳致殘的人不在少數。

  尤其是因為戰爭和戰爭遺留地雷所致殘的人不再少數,不知道貴公司有沒有針對這類特殊人群研發相關的智能仿生電子義肢呢。”一位帶著眼鏡三十多歲比較沉穩的中年記者衝著他問道。

  吳浩聞言微微點了點頭道:“的確,每個人致殘的位置不一樣,因此需要不同的義肢。如何生產製造適合這些人的義肢,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般來說,兩個解決方案。首先第一種,由我們根據每個殘疾病人需求的尺寸和部位進行個人專屬性定製。

  這樣生產製造出來的智能仿生電子義肢將會完美符合每個人,品質最好,使用起來也更加靈活自如。

  當然了,凡是有利有弊,這樣做的好處是無形中增加了生產製造成本。個性化定製產品本來就昂貴,更何況是這樣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呢。

  而第二種解決方案呢,那就是我們按照尺寸來批量生產不同尺寸不同部位的智能仿生電子義肢。這麼做的好處是生產製造成規模,因此製造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可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智能仿生電子義肢不能再去適應人了,需要人來主動適應它。

  什麼意思呢,就是需要相關的殘疾病人做出相關的犧牲,來適應這款已經成型的智能仿生電子義肢。

  比如可能要面臨再次的截肢手術,以適應智能仿生電子義肢的尺寸,而這將會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痛苦。

  所以到底選擇那種方式,這恐怕還是得看個人情況來定了。”

  “除了這款智能仿生電子手臂呢,我們也在積極研發智能仿生電子腿腳等相關部位,目前已經有了非常不錯的成果,很快應該就能夠展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