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張俊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的奇蹟

參加過李副書記給他們舉行的接風宴後,吳浩他們隨即被安排到了酒店休息。

  當然了,酒店的條件肯定沒有烏市的好。但在這種幾萬人的地方,能有這個條件就已經不錯了。至少乾淨舒適,和一般的商務標間沒什麼區別。

  下午三點,吳浩他們一行人在李副書記安排的人員帶領下開始在鐵門附近的農場參觀考察。

  一圈考察下來,看到的景象著實讓他們收穫頗豐。一種是傳統農業方式,其實也就是最早開闢建設的幾座農場。

  基本上就是先在荒漠中種樹,將荒漠圈成一塊一塊的區域。待樹木成活壯大,也就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而這個被圈出來的區域則是被種上了小麥、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等農作物。

  這也是整個西疆農場中最常用的方式,以這種大面積粗放型農業為主。事實上這也符合沙漠地區的實際情況,畢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精耕細作是很難實現的。

  第二種則就是十幾二十年發展起來的,大型噴灌式農業技術。

  大型噴灌式農業,其實就是使用噴灌技術為種植在荒漠乾旱貧瘠沙土中的農作物補充水分。而且還能根據這些噴灌的管道,源源不斷為這些農作物提供肥料或者是殺蟲防治農藥。

  噴灌技術有很多種,除了常見的花灑噴灌方式以外,其實還有網格高架式噴灌技術,以及中心支軸式噴灌技術。

  我們坐飛機經常會看到西部荒漠中有一塊塊十分規整的圓形綠洲,這就是大型中心支軸式噴灌技術所帶來的成果。

  雖然噴灌技術相比於傳統的引水渠浸地灌溉要節水很多,但還是有著自己的缺點。

  比如噴灌只能將水和肥料噴灌到農作物表面,而沙漠地區比較乾旱,氣溫高蒸發量大,噴灌到表面的水分很容易被蒸發掉,很難滋潤農作物根系。

  尤其是在沙漠這種乾旱環境下,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所以對於如何更加高效的運用水源來進行灌溉,這成了大家都在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