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山盜墓賊 作品

第二章 上鎖的箱子

  大明皇帝朱元璋出身於社會窮苦底層,所以對民間事物多也有所瞭解。

  一日他將封王禮叫到身邊,屏退左右的內務太監,他就又問了封王禮一些事情,即便皇陵得以不遭胡人盜毀破壞,卻也未必就是完全無憂,因為咱們漢人也不是吃素的。

  聽說這自古以來世上便有那“發丘摸金”之事,這些人要是打起大明皇陵的主意來卻又該當如何?

  封王禮想了一下,就對朱元璋說到,微臣以為在民間挖墓倒鬥之輩,當今天下真有手段能盜發皇陵的還有四個盜墓門派,並非僅有“發丘摸金”更有“搬山卸嶺”,“搬山道人”擅長生剋制化之術,其行蹤隱秘難以尋找!

  但許多年來卻也很少與外人相通,但他們所做之事只為求取“至純丹珠”,只要這皇家陵墓中不置“金丹珠鼎”之物,那些搬山道人就絕不會打盜發皇陵的主意,這倒也是不足為慮。

  而卸嶺群盜多數就是一些“響馬賊”,其輩忽聚忽散摸金倒鬥,專一的是就要挖山陵巨冢,他們恰恰才是最難防範的,這些人又常常懷有謀反之意圖,我朝庭只有派大隊朝廷官兵才能加以剿滅殺之乾淨,徹底滅殺斬草除根,使這個山頭的香火斷絕才是上上之策。

  另外還有“發丘天官”實為這四派中最厲害的一脈,也最為精通風水秘術尋龍之道。

  摸金之首領為“發丘天官”,此路賊人攜後漢摸金印符,上面鑄寫“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字,手下統領數名摸金校尉尋龍倒鬥無所不為。

  但他們十分看重祖師爺傳下來的這些規矩,沒有“發丘印”與“摸金符”,便不肯做那摸金盜墓,挖墳倒斗的勾當。

  封王禮說到,漢末時期,曹操為了謀取軍餉,便把主意打到了挖墳盜墓之上,來予以充當軍餉。

  軍營中設立九位摸金校尉編制,摸金校尉之上設一發丘中郎將統帥九名摸金校尉,佩戴天官印和摸金符!

  自此挖墳掘墓便正式立下了字號,發丘摸金辯天地之靈氣,識得山川之聚力,查牧野之事,勘察山河脈理,習得尋龍點穴陰陽風水之術。

  所以想要對付他們,以防他們盜掘皇陵,應當先毀掉這些發丘摸金的符印信物,使摸金之術不復存在於世,如此便可一勞永逸,從此永絕後患。

  朱元璋見到有這等妙策,當即龍顏喜動,隨後朱元璋就下了聖旨,歷大明朝長駐軍隊,在各地開始嚴查“倒鬥穴陵”之徒。

  不過“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的這些盜墓賊蹤跡難尋散佈天下各處,朝廷拿他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直到永樂年間才找到了機會把“發丘印和摸金符”毀去,但世上仍是剩了一枚天官印和兩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嶺響馬”群盜也是屢次圍剿殺之不盡!

  不過這些舉措雖然沒有徹底的剷除掉這四派,但還是起到了一些效果,而且到了明代中期之後,盜墓倒斗的勾當確實一度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