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小說的宅葉子 作品

第130章 第 130 章

胤祉親自將他們一一扶起, 對他們的忠心與能力再一次誇讚。

六人忙回不敢當。

雙方都是一陣謙虛。

隔壁桌的胤祝,在坐下後已經喝了兩杯半茶,不耐煩他們繼續推來推去, 他插·入進來拍了拍手, 以宣揚口吻:“行啦行啦, 華夏海商聯盟正式成立,簡稱‘華夏商盟’。”

馬佳芸蘭對於如何成為海上霸主並無經驗, 但懂得一個團體的核心, 除了利益外, 企業文化與凝聚力也很重要。

一個名字,一個標識, 便是能夠增強凝聚力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張平剛剛從《尚書·周書·武成》中找到華夏一詞最開始的起源。

李修竹的子曰基因一下子被觸發, 他的背誦脫口而出, “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也立馬意識到到自己打斷了張正的話, 忙對他歉意一笑。

張正似乎並沒有計較此事,且李修竹的背誦卻讓和他第一見面的寧爾納、莽古爾泰側目而視。

一個藍眼睛不僅把漢語官話與滿語說的比蒙古人還溜, 而且還會通過一兩個字背誦古文,難怪也是候選人之一。

“對啊, 華夏。”胤祁眨了下眼睛回答。

他一直對歷史故事挺有興趣的,這算是他科學以外為數不多的愛好。

喜歡史書的他當然讀過史記、資治通鑑等著名書籍, 也曾瞭解過三皇五帝、炎黃部落等,但從未想過, 額娘口中改編自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不知真假的神話小說竟然如此有趣。

當然得分享一部分給他人。

譬如華夏上下五千年、女媧補天、遠古十二巫、封神傳奇等等, 在別人聽得津津有味時, 末尾來一句“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張正等人:

“……”

連胤祝都可以聽進去的洪荒神話,他們當然也十分感興趣,而且這故事的描述像白話又不像白話。

說它像白話,因它很簡單,可能比說書人講故事更簡單,懂官話的民間普通百姓大多數也能聽得懂;但它又不像白話一樣乾巴巴,很多形容詞生動活潑,還挺有韻律意境的,總而言之,聽起來很美。

胤祉抓起桌上的摺扇往胤祁頭上敲擊一下,胤祝則往後移了兩分,三人動作十分熟練,胤祉又對其他人說:

“舍弟頑皮,讓你們見笑了。”

話雖這麼說,他不阻止也是因企業的核心文化來源於華夏。

歷史神話的傳播都有助於增加認同感,假如他們未來幸運建立的基地也得打上華夏的標籤,文化融合才屬於真正的佔領,首先必須要有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類似於榮憲長公主現在在中亞與蒙古邊境搞的這樣。

而在海外發展的他們,當然有必要了解更多華夏文化,肩負一定的華夏文化傳播的責任,不要小看文化,《馬可波羅遊記》,對於海上探險與海外貿易有著不可輕視的作用。

不管如何,華夏商盟建立。

馬佳芸蘭毫無疑問是這個華夏商盟真正的操控者,但明面上的盟主還是安寧伯,塔娜、胤祉、胤祁、胤祝都是當中的榮譽會員,此外,還有馬佳富勇以及在場六人等,都是商盟的核心會員。

當然,馬佳芸蘭不會留下任的紙質證據。

免得一不留神被人拿出當結黨營私,甚至於造反罪、叛國罪之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且她身居後宮,也不適合暴露自己的文字筆記等等。

一個有象徵意義的商盟徽章,既可以提升凝聚力,又能麻痺敵人,但凡有個“商”字,便能受到很多歧視,而他們的情況,本來就是從商業經濟開始。

接下來便是商盟規章,規矩並不多,做到也不難,因為這是非常基礎的法律品德方面的問題,難在於一直堅持。

張正等人一聽都覺得這些規章很簡單,因其中有待補選項,有人建議要不增設兩條,又被其他人聯合否決。

自己也察覺到不對勁。

以上都屬於錦上添花,最重要的還是工作,在原有商業貿易網的基礎上,一步步參透,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板塊。

有人負責搜尋海外港口基地,有人負責商貿建,也有人繼續情報暗網、只是和以前的情報探查又有所不同,有人還是在大清海關坐鎮,只是暗中多了個管控關係網、成為其他成員的後勤支柱等等。

歐洲的確是重點,像是美洲大陸、澳洲大陸,乃至於亞洲,大清的鄰居國們,通通得作為觀察與探查的對象。

只能說榮貴妃娘娘的野心比他們想象的可能還要大還要可怕。

但那又如何?

能夠出現在這裡,他們本來就是有野心的。

李修竹的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以前他覺得榮憲長公主已經足夠膽大,做了三年的賠本生意,幾萬幾萬的銀子往各個商鋪灑,又是羅剎國,又是噶爾丹。

若是個皇子,怕是彥親王未必比的上。

李修竹看了眼彥親王,可能不相上下吧,與彥親王交談的過程中,他們每個人都透露很多東西,但彥親王透露的信息少到可憐,且只透露他願意透露的。

至於五貝勒、六貝勒,他們倒是不太在意話述,但在京城的他們,竟然比他們更瞭解海外局勢、海外物品。

榮貴妃娘娘能夠養出這樣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本來就不簡單,她有這樣的野心野望,本來就是預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事情。

為她辦事這麼多年,在場所有人對於他們的主子有了真正或者進一步的瞭解,這是一位手段過人且存有慈善之心的明主,她的目標止不定比當今聖上望的更遠。

末尾,馬佳芸蘭著重強調了一下亞洲,她知道亞洲現在其他國家比不上大清,但落後的地方也有豐厚的資源。

不說中亞的石油和礦產,畢竟工業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光是一些已知大致位置(如某一座山、某一個峽谷等)的金礦銀礦,足夠讓她眼饞,這可是近利。

且他們的地理位置對於大清來說是非常獨特的,適合拓寬,假如遇見合適的機會,能咬一口算是一口,多咬一口便是賺。

至於商品,當中加入了少量青黴素,這種見效快的‘神藥’其實作用非常日常,抗生素的殺菌作用對於多種疾病以及疾病的副作用有奇效,但因為是利用,必然需要限量與神化,將它推到一個更高位置。

而這樣的神藥還不能與安寧伯府聯繫過於密切,最好出自於某一個港口基地,這些都只有徐徐而來。

歷經半個月左右的基礎培訓,每個人都收穫良多,也對新主越發欽佩。

他們收拾行禮離京,各奔東西,留在京城的只有莽古爾泰一人,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走的是正規海軍道路。

清朝初期也有勢力還算不錯的海軍。

只是清朝建立海軍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收復臺海地區,在順治與康熙時期,海軍主要由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

施琅是明末清初降清將領,在他上任期間,一直積極訓練水師,為大清成功收復臺海後,也不間斷。

他對於西方殖民者比內陸官員瞭解更多,對尤其是荷蘭殖民者的侵略本性印象深刻,是名垂歷史的一號人物。

問題在於他今年去世,這也意味著臺海邊境的水師出現關鍵性空缺。

如果按照馬佳芸蘭記憶中的歷史發展下去,因臺海已經收復,康熙對於水師便有所忽略,不再重視。

上行下效,其他人也一樣,可能更甚,這導致大清的水師兵力越來越差,一朝不如一朝,直到因國難而不得不自救。

但如今胤祁在外交部門,且康熙已經得知外邦人的狼子野心。

臺海邊境至少不能完全忽略。

問題是派誰去,有誰能夠接替施琅成了當前一個不小的難題。

清軍擅長水性的人不多,滿八旗蒙八旗更少,完全讓漢臣上任,康熙又不放心,施琅擔任不是迫不得已嗎?

而且駐守邊疆並不是一件好差事,有時流放官員也是往那些地方去,在官員們眼中,這可能是下放了。

至於海外相關,太子黨與大阿哥黨的確眼饞過二阿哥引入紅薯玉米等事情,他們也曾派人出海過,且不說出海危險係數,要想找尋他們需要的紅薯玉米功績,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難於上青天。

不過出海一事在金銀上的確挺容易賺的,他們也沒間斷。

但也沒有過多重視,臺海的駐守對於對於他們爭兵奪權來說,利益遠比京城、盛京、江南等內陸地區小。

胤祉便順勢撿了這個漏,將臺海駐軍推薦為他的人。

只是這一位將軍年事不小,怕也是訓練不了幾年,需要繼承人,莽古爾泰混入備選繼承人之一。

至於他是否能擔任這個繼承人,未來是比這個繼承人更厲害,或者無法勝任再回蒙古,一切靠他自己。

其他人也一樣。

馬佳芸蘭提供資金、信息、技術、商品、機會等再多的東西,假如他們的能力不足,自然而然會有其他人替代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