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波詭雲譎

周駿最終還是沒有保住性命,而且還是以一種最不體面的方式,在洛陽百姓的叫好聲中被當眾處斬。

  但周駿的死並沒有引起任何動盪。

  除了周駿自己的家人,再沒有一個門生故吏敢公開為他喊冤。

  因為《司隸時報》的大肆宣揚,周駿在淮河決堤之後的所作所為人盡皆知,百姓無不為之憤慨,周駿已經到了人人皆可曰殺的地步。

  而天子公開處斬周駿,可以說是順應民意,百姓無不拍手叫好,若是有人膽敢提出異議,反而會被認為是周駿的同黨。

  只有周駿的兒子周權不信邪,到處奔走喊冤,不斷拜見周駿生前的故交,想要為自己父親平反,但那些世叔世伯卻一個個對他唯恐避之不及,根本沒有一個世家敢為周駿出頭。

  原因很簡單,對於世家而言,名聲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一個世家能夠傳承幾百年不倒,除了經學傳家之外,最重要就是幾百年清譽和聲望。而家族的盛衰興替,雖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功德的薄厚。一個家族失去名聲,必然會遭到其他世家的鄙夷和排擠,不屑於再與之為伍,朝廷也不可能會再重用一個名聲有缺德行有虧的家族,最終的下場就是整個家族不斷衰退沒落,最終徹底掉出名門望族的行列。

  如今周駿罪行被《司隸時報》公諸於天下,鬧得人盡皆知,周家家聲已墜,成為了名門望族之恥,其他世家大族自然個個避而遠之,唯恐受到周家連累。

  不過周駿一案也使不少世家大族意識到,洛陽的局勢真的要變天了,他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報紙支配的恐懼,感受到了被民意裹挾的可怕。

  以前朝野之間可謂是涇渭分明。雖說當權者都喜歡強調官為船民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但事實上,民間百姓根本不知道朝堂上發生的事,朝中官員也根本不會在意百姓對自己看法,只在乎上官怎麼看自己。

  但現在,因為《司隸時報》的出現,再加上始作俑者的蕭玠還貼心派一些讀書人到處給人念報,使得京城不少原本目不識丁的百姓也得以知道朝堂之事,並進而以民意輿情影響到朝堂上的決策。

  以前世家大族掌控了天下的話語權,可以肆意捏造民意,顛倒黑白,可是隨著《司隸時報》的出現,他們也終於嚐到了話語權受制於人的滋味。